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意见征询倒计时 正式稿短期“难产”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专家称,明年年底能推出就算不错了

  ⊙本报记者 于兵兵

  11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即将在发改委官方网站结束公开意见征询,进入正式稿起草阶段。这一必将改变中国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文件在短短近一个月内引起了市场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但因涉及多个体制内深层矛盾,业内人士预测医改正式稿短期内很难推出。“我看明年年底能推出就算不错了。”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专家告诉记者。

  在医改方案讨论过程中,基本药物体制一直是医药企业争议最多的话题。“基本药物体制将在3至5年内对中国医药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荣昌制药董事长王威东向上海证券报表示。而亚洲制药董事长刘殿波则认为,医改方案存在诸多不现实之处,如果严格按照新方案关于医药分家、基本药物统购统销的做法,国家财政每年可能要补贴医院上千亿元的资金。另外,目前刚刚培育起来的医药研发创新氛围也可能因为基本药物体制受到影响。

  另有消息称,目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的药品虽有700多种,但最终可能进入目录的将进一步缩小。能不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将是普药企业生存的致命一环。

  “在前几天于珠三角举行的医药企业论坛上,中小型药企个个人心惶惶,大有山雨欲来之势。一旦基本药物体制启动,一些依赖仿制的中小药企进不了目录范围,又无法在药店销售等市场环节获得定价权,除了倒闭关门就没有别的出路了。”一位医药界专家告诉记者。

  不过,对于基本药物目录,普药企业产品进入与否的利弊得失仍然说法不一。“目前一些企业在咨询是否应该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我们的意见是,按目前的说法还是不进为好。”一位医药专家表示。这位专家的理由是一些药品可能因进入基本药物目录而得不到应有的利润率,甚至零利润经营。

  “但起码进入后还可以进入这个市场,如果不进就等于退出。”山东某医药企业高层表示。王威东认为,普药企业要有良好的生存空间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二是在基本药物目录中有独家和唯一性。“如果进入目录但不是独家,那对企业来说,这些产品形同鸡肋。”专家称,在目录中的独家普药才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和空间,保障即有市场份额又有一定利润。

  安永等研究机构近日发布报告认为,医改预期将提振市场对医药龙头公司的信心,这些在行业内具有研发、规模、品牌和品质等优势的企业将最先受益。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