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话破灭 千万散户梦断中石油(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 01:45  信息时报

  今日的“烫手芋头”

  “王者”形象已荡然无存

  中石油回归后,携大盘跳水,今年跳水幅度为70%。航空母舰的神话在上市后破灭了,众多的散户被困其中。到底是中石油生不逢时,被大盘拉低,还是中石油拖累了大盘表现?众多机构为何在在上市前轮番吹捧中石油的价值,上市后却陆续抛弃,曾经的“大众情人”几乎成了“烫手芋头”。或许,今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回归能从中石油身上获得更好的经验。

  中石油感冒了

  A股市场都要打喷嚏

  分析人士认为,中石油已经迎来了最佳的油价盈利空间。

  去年11月26日,中国中铁路翔股份劲嘉股份三只个股申购A股的资金同时解冻,当日解冻金额达到3.56万亿。巨量资金解冻、美国股市强劲反弹,一系列利好原本让全民期待迎接一个“红周一”,但随着中石油当天大跌2.4%,沪综指亦应声大跌73.28点,再度击穿5000点关口。

  中石油在A股市场占有高达22.35%的权重比例,如果中石油感冒了,A股市场都要打喷嚏。一年来国际油价的暴涨暴跌让中石油忽冷忽热,加速了大盘的波动。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回落至70美元以下,分析人士认为,中石油已经迎来了最佳的油价盈利空间,其股价也逐步实现价值回归。

  评级机构吹捧

  股民到达痴迷状态

  不少业内人士称,机构疯狂推高开盘价,显然是为了高价卖掉中签新股。

  中石油上市时,在东方财富的股吧里面,一位投资者的留言:“中石油上市明显会给投资者带来40%-80%的收益,其他股票只有被抛弃的份儿,相对于中石油而言,其他A股都是垃圾。”上市前,包括西南证券、广发证券等大部分机构对其定价大概在30元左右,更有机构放言,中石油股价将会突破50元。在评级机构的吹捧下,中石油回归A股受到贵宾的待遇,股民对它到达痴迷状态。

  机构热心的原因,可在中石油上市首日的情况略见一斑。2007年11月5日9点25分,中石油集合竞价阶段的成交量为189.89万手,成交额达到92.29亿元,占到全天成交量的13%。有市场人士分析到,从金融行为的研究角度看,散户一般很少参与新股上市首日的集合竞价。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称,机构疯狂推高开盘价,显然是为了高价卖掉中签新股。

  下跌带动指数破位

  所有投资人套牢惨重

  证监会发审委委员表示,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反思发行稳定市价责任是如何履行的。

  在中石油上市后,国际大投行给予中石油的估值均位于30元以下。11月中旬,高盛首次追踪中石油A股,认为该股的估值过高,给予目标价人民币22.50元和“卖出”评级;而瑞银预测,考虑油价上涨、内地有望进一步调高成品油及天然气价格等因素,按照港股溢价40%计算,对应中国石油A股的最高合理价为25元。

  有媒体报道,瑞银集团利用中国石油A股发行赚得盆满钵满,其中包括瑞银集团通过旗下的10多家机构在中石油A股上市发行前后依次采用收集、拉升、减持、沽空手法,通过影响中国石油H股正股及相关权证价格大获其利。

  此后,一位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石油把所有投资人套牢如此惨重,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该对此反思,反思一下发行稳定市价责任是如何履行的。

  随着大盘的下移,中石油不但“顺利”抛离了30元的推荐价、击破25元的“合理价格”,在今年6月初,连发行价都没保护住。中石油一路下跌并带动指数屡屡破位,“王者归来”的市场形象荡然无存。

  “油煎”大盘

  中国石油(601857)于去年11月19日计入上证综合等上证系列指数,其计入对上证综指影响巨大,成为第1大权重股,占23.62%。按照当天的收盘价,中国石油股价每变动1%,将带来上证指数约12.65点变化。

  按昨天收盘价格计算,中国石油总市值约为1.58万亿元,约占到上海市场总市值的21%。中国石油上市后其累计跌幅高于同期上证综指,因为期间包括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南车、紫金矿业等多只大盘股上市,中国石油对沪指的权重影响将有一定程度回落。

  新股发行定价制度

  专家称“不得不改”

  今年4月18日,中石油毫无抵抗地跌破了16.7元的发行价,引发强大抛压。中石油“破发”,是大盘拖累,还是发行价定得太高?市场一直有对中石油定价过高的质疑。

  “按照目前的发行制度来看,发行价按照20多倍的市盈率来计算,确实偏高,在熊市中很容易遭遇破发。”银河证券研究员刘毅铭认为,目前的新股发行的定价制度确实需要修改,而且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

  今年9月份,中国证监会公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订原有的保荐制度,以强化保荐机构责任,推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新股定价机制的改革会逐步提上日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