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触礁 超30家终止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1日 14:26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记者 陈永华

  昨天,华微电子宣布终止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而最近,宣布终止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地出现,数量超过30家,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激励制度在熊市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和困境,并未获得市场更多的共鸣。

  据悉,证监会目前也正在完善股权激励制度,今年已相继发布了3份《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

  超30家终止激励计划

  华微电子昨天发布公告表示,考虑股权激励新规的颁布以及目前的经营环境等情况,若继续实施《激励计划》将对公司高管的绩效和价值创造造成消极影响,也不利于确保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终止实施。

  华微电子并非近期唯一终止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最近,宝钢股份中集集团大连国际名流置业华神集团华海药业鹏博士等也纷纷宣布终止股权激励计划,均认为证券市场的重大变化,使此前制定的方案无法实现激励的目的。

  据WIND咨询统计显示,两市有192家上市公司曾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目前已有超过30家企业宣布停止股权激励计划。此外,有18家上市公司已开始实施激励计划。有分析人士预测,目前剩下的仍未进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中,有七成以上的股票股价已低于当初激励方案中的行权价,至少还有40家可能面临计划“流产”的困境。

  曾经风靡一时的股权激励计划,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暴跌,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激励制度制定遇难题

  2005年,金发科技发布第一份股权激励计划,拉开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序幕。股权激励目的是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目前,国外的上市公司也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市场普遍认为,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激励计划在推行时遇到了尴尬。“股权激励是一种奖励机制,要求业绩也要挂钩。但制定怎样的激励方案却很难。”银河证券研究员刘毅铭表示,一方面激励的业绩要怎么划定,另一方面激励的行权价怎么确定,都是难题。“如果业绩太低,股东不同意;但太高,管理层达不到这个要求,也不会同意。”

  此外,由于目前市场波动比较大,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已低于股权激励的行权价。刘毅铭说:“牛市中,股权激励比较受欢迎,但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股权激励已没有什么意义了。”

  三方利益未完全一致

  股权激励计划本意是为使企业发展、投资者和管理层都站到利益的同一方,使管理层能更尽责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但这个的激励机制似乎并未引发市场的共鸣。“从激励机制的目的来看,是要把公司的发展、投资者和管理者三方都站在一条线上,但似乎考核的力度、目标、要求各方面都未做到尽善尽美。”某国企上市公司董事长如此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市场投资者似乎对这个激励计划的推进并不热衷。“一般都是管理层在推进股权激励计划,普通投资者并不很关心。”平安证券研究员蔡大贵表示,管理层是该激励机制最直接的利益者,有部分企业的高管甚至为了获得这部分利益而操纵业绩,通过会计手段掺入水分。他举例说,美国的世界通讯就曾为了创造好业绩,把“费用支出”计算为“资本支出”,该笔费用也因此从“必须当年计算”变成“分年计算”。

  此外,还有个别上市公司高管持有股权后,为获利而辞职套现。例如,三花股份先是原副总裁、董事任金士,董事王剑敏于2006年3月辞职,接着是原董事长张亚波2007年4月辞职。另据有关媒体透露,思源电器、新和成德豪润达科华生物天邦股份、海翔药业等公司,都有不同程度存在着高管辞职套现现象。

  激励宛如“一条腿走路”

  “股权激励计划仅仅是一个工具,制度的本身没有问题。”在采访中,平安证券研究员蔡大贵一再强调,目前在推进股权激励计划时所出现的漏洞,反映的是公司治理和结构的问题,如果这个工具在好的体制下被使用,则会发挥本应具备的效果。

  他表示,目前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是委托代理,而这种机制使得目前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三方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许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拥有控制权,这造成很多事情并不是股东说了算,而是管理层说了算。”他认为,目前有股东被管理层操纵的现象。

  蔡大贵把目前的股权激励计划比作“一条腿走路”,皆因该激励机制仅有奖励没有惩罚。他表示,作为一种与业绩挂钩的制度,在管理层做出好成绩时对其奖励,但当其工作不尽责、能力水平未符合要求时,却没有相应惩罚制度。随着股权激励计划不断的推进,未来的问题将会层出不穷。

  据悉,从今年5月份开始,证监会已相继发布了3份《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完善股权激励制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