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季报揭示行业冷暖 增持成下一个看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 03:47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歆

  受到次债危机等影响,多年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业绩首次出现明显放缓。但是,随着三季报窗口期的结束,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有望重新展开,而这或许成为下一阶段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一环。

  业绩增速下滑 行业冷暖迥异

  由于失去了往年大额投资收益的支撑,今年上市公司整体的利润增速有些差强人意——平均增幅不足一成。这也是上市公司利润增幅数年维持两位数后,首次回落到个位数。从环比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30%、20%和-20%左右。此外,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和收入的比率为10%左右,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3.36%。

  上市公司业绩的行业特性在今年三季报中表现尤为突出:化工、银行、建筑、煤炭、食品等行业业绩增幅较大。每股收益前30名的公司中,化工和煤炭就包揽了半壁江山。排名第一的新安股份每股收益高达5.21元。不过,随着煤炭价格开始回落,煤炭企业第四季度的业绩可能不太乐观。

  去年飙升的保险和证券等行业业绩下滑幅度相对较大。10家A股券商三季度业绩均不尽如人意,仅国金证券净利润呈增长态势,其他券商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保险龙头中国平安海外投资的巨额损失更将公司拖入亏损泥沼。

  业内人士指出,证券行业高度依赖经纪业务与自营业务的盈利模式,使得股票市场涨跌和交易金额对证券行业的业绩影响巨大。保险公司虽然主营业务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其同样存在对投资收益的过度依赖。

  告别季报窗口期 增持或迎来提速

  智多盈投资余凯指出,随着季报窗口期结束,大股东增持行为有望进入一轮新的高潮。本周,有鞍钢股份深圳能源中兴通讯等多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公司高管宣布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自证监会8月28日发布大股东“自由增持”新规后,上市公司增持潮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高管实施了增持。虽然从表面上看,大股东增持并未阻止个股股价乃至市场下跌的步伐,但客观地讲,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下跌的过程,减轻了下跌的力度。

  为了配合大股东增持、回购股份能够顺利进行,证监会将“窗口期”由原来的20天缩短为10天。由于10月下旬是三季度报告密集披露的时间,所以在此之前的十多天里,增持行为基本停滞。随着10月末窗口期结束,一些公司的增持行为有望加速实施。

  和初期相比,近期的大股东增持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增持比例有所提高,与前期大部分不超过2%不同的是,本月实施增持或宣布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中,鞍钢股份计划增持不超过4.99%,中炬高新美菱电器海泰发展旭光股份计划增持比例不超过5%,ST渝万里更是计划增持不超过6.67%。其次,除了上市公司本身的大股东之外,为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布局,实力强大的公司增持其他公司股份的现象也开始出现,海螺水泥增加了2.6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主要来源于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冀东水泥祁连山等7家上市公司超过10亿元市值的股票。最后,举牌现象抬头,本月渤海物流商业城羚锐股份等3家上市公司在一周内相继被产业资本举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