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视股指期货为救市工具将事与愿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07:5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

  研究总监 桂浩明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行将推出和近期市场的大跌,有人建议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交易,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救市手段。但我们认为,如果把推出股指期货当作是救市手段,则不但偏离了搞股指期货的本意,也使之承担了它承担不了的职能。而如果以这种极具功利色彩的目的作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理由,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导致风险放大,最后事与愿违。

  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股指期货本身只是一个风险控制的工具,为投资者锁定收益、平衡风险提供金融手段。无论是从其规则设计还是交易效果来看,都是中性的,无所谓有利于多方还是空方。股指期货的推出不可能改变行情的运行方向,也难以对大盘走势产生长期的引导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认为在现在股市低迷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可以刺激行情,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次,有人可能会这样认为,现在市场不好主要是投资者信心不足,愿意入市的资金少,但是大家对股市的长期走势还是乐观的,因此,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投资者以小搏大。通过开远期多仓的办法既为自己锁定收益,同时也为当前的行情营造向上氛围。这当然是一个不错的设想,但是如果说投资者对股市长期走势看好,那么这个“长期”有多长呢?在这个被看好情形还没有出现之前,市场是否会进一步下跌呢?而如果这种下跌出现,期货市场上的多头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因为搞不好是要“爆仓”的。客观而言,在现货市场上多数投资者还不认为存在大的做多机会时,就去开远期期货多仓合约,至少是很轻率的举动,风险并不小。因此,那种认为股指期货一推出就有人会来做多,股市也就获得了支撑的观点是很难站住脚的。

  第三,在本次世界性的股市下跌中呈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股指震荡极大。本来人们习惯地认为海外成熟市场的运行是比较平稳的,不会大起大落,有人还将其解释为这正是因为有了股指期货的缘故。但是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在海外市场近期的波动中,股指期货更多的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非熨平过大的振幅。结合近期境内商品期货市场动辄“三板跌停”的格局,不由得令人胆颤,就现在的风险控制手段以及管理能力而言,在目前的市场波动中恐怕难以确保风险被有效隔离、市场能够平稳运行。搞了很长时间的商品期货尚且如此,那么新推出的股指期货又会怎么样呢?虽然股指期货已经准备了几年,仿真交易也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过,但是在控制风险方面,恐怕现在依然缺乏相应的条件与有效的手段。有分析认为,现在推出股指期货可能的结局无非是或者会成为第二个权证市场,脱离大盘暴涨暴跌,或者是尾随现货市场被动运行。当然这种分析未必是准确的,甚至也不够客观。

  我们并不反对搞股指期货,但是这应该是作为市场建设的一部分,有步骤地来做,准备好了就搞,为市场增添一个有助于控制风险的衍生产品。不能,也不应该将其作为救市工具来看待,寄予不切实际的过高希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