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无到有”:中国百姓步入理财新时代(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 00:12  新华网

  这两年,尹斌老人投资理财的速度明显加快了,渠道也增加了不少。2006年,老人花了大半生的积蓄,在济南南部郊区购买了一栋房子;2007年退休后,老人又在女儿的建议下,用剩下的积蓄购买了几万元的货币基金。老人说:“我现在也慢慢琢磨出这钱生钱的滋味了。这不,我住的这套房子少说也涨了10来万元。下一步,瞅着金价再降点,我还想买点黄金给孩子们存着。”

  改革开放以来,百姓投资渠道也日益丰富和多元。从昔日单调的存款,到股票、债券、基金和保险产品,再到期货、房产和黄金,人们甚至可以通过购买QDII间接投资到国外资本市场中去。许多中国百姓已经无需考虑“有什么可供投资的”,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他们开始困惑于“我到底该投资什么呢”?

  百姓投资渠道的空前丰富,得益于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从2005年到今年,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基本完成,不仅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上与国际市场不再有本质的区别,同时也带动了不少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转变——即从原先单纯的“从股市涨跌中获益”的投资理念,逐步转向“从公司发展中获益”的价值投资理念。

  从“投资躁动”到“渐趋理性”

  对于较早涉足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来说,1992年的8月10日绝对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知名财经作家周焕涛在其新著《股市18岁》详细描述了16年前的这一幕:

  1992年8月7日,深市发布当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公告,宣布这一年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认购1000股。

  当时的深市还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少数几只股票也属于稀有品种,新股中签就意味着无风险的巨额收益。正因为如此,当年8月初,大约150万人涌向深圳的300个新股抽签表发售点。然而,由于销售环节的不透明等多方面因素,到8月10日晚上,许多没能买上抽签表的人来到深圳市政府门前游行示威,并与治安人员发生冲突,酿成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著名的深圳“8·10”风波。

  投资渠道狭窄、新股发行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是造成16年前这场巨大风波的两大主因。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风波最终促进了市场管理从粗放走向完善,同时也是对中国百姓理财的一次重要启蒙和教育。

  在此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10多年中,类似的“投资躁动”还在持续不断地上演,最狂热的躁动莫过于刚刚过去的2007年。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凸显专家理财优势”的“基金热”的兴起。基金,特别是偏股型基金成为2007年中国街头巷尾最为热门的话题,就连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拿着退休金,从原来购买国债的队伍中转向了购买基金的柜台。

  市场的每一轮重大的变革,几乎都伴随着“投资的躁动”:16年前是深市的新股抽签表,2007年是偏股型基金,即使到了股市深度震荡的2008年,依然还有“南航权证”的末日疯狂炒作。然而,辩证来看,也正是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投资躁动”中,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投资者教育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空前重视,而投资者的理财意识也在经历了这一轮又一轮的躁动和疯狂后,逐步趋向理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