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原油落地惊魂:石化双雄遭唱空高盛说还不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 07:22  理财周报

  最大的原油多头高盛最近下调美国原油期货年末价格目标至70美元,并警告称有可能跌至50美元

  理财周报记者 贾华斐/文

  原油价格击穿了一道道关口。10月16日,跌跌不休的油价在一段时间的盘整后,终于跌破70美元。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69美元,收于每桶69.85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48美元,收于每桶66.32美元。与147美元的最高价相比已经不止是“腰斩”了。

   而早在10月初,美林证券报告就预见到了这一现象,并认为原油年内最低可降至50美元。此前最大的原油多头高盛也抛弃以往看多原油的态度,最近下调美国原油期货年末价格目标至70美元,并警告称亦有可能跌至50美元。

   在整个二季度高油价成本压力下生存的石化行业似乎终于可以稍微缓一下气。早在9月初,油价降至100美元之时,便有分析师声称,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可以实现盈利。随着油价的不断走低,这一盈利空间似乎正在被放大。但是随着原油价格的深幅调整,预警的信号也已经发出。

   中信证券石油石化行业首席分析师殷孝东在10月份的月报里,做出了“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判断。与他持相似观点的人为数不少,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锋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如果原油价格继续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会下降,行业毛利率将随之下降。”

   成品油价面临调整

   “我现在还看不明白,想等等再说。”10月17日,在油价跌破70美元之后,殷孝东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尽管他对高盛50美元的预测感到“有点出乎意料”,但也认为,整体来看,油价确实“不太乐观”。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许多分析师都对油价问题“闭口不言”。裘孝峰也表示,自己对油价不能给出确切的判断。

   但是,来自海外的数据却越来越不乐观。10月16日,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一周原油库存增加560万桶至3.082亿桶,汽油库存增加700万桶至1.938亿桶,两者都高于预估。与此同时,油价的急剧下滑令人们更加担心信贷吃紧正在限制更广泛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而可能引发全球性衰退。欧佩克也将紧急会议召开的时间提前一个月至10月24日,希望抑制油价的急剧下滑。

   油价下跌看起来对之前饱受高油价之困的石化双雄而言是件好事,但这不是全部。“财政补贴肯定是没有了,而且我估计成品油价格也会相应降低。”裘孝锋预计,如果国际油价持续运行在80美元/桶以下一个月以上,“国家会考虑下调成品油价格”。

   此外,对中石油和中石化而言,其二季度高成本的库存也许至今尚未消化完毕。海关统计数字显示,奥运前的5、6、7三月中国成品油的进口量十分惊人:7月进口汽油61万吨、柴油97万吨,创下年内新高。当时正是油价高企,出现147美元/桶的“天价”之时。中石化一位高层之前表示,中石化将继续“消化库存”。

   事实上,这种降价压力已经在现货上表现了出来。10月15日发改委公布的9月价格监测信息显示,9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加油站90号、93号、97号汽油价格均与8月份持平,0号柴油平均零售价格比8月份略降0.09%。这是自8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2月下滑。而来自现货市场的数据显示,小油厂已开始了幅度不小的降价。目前,山东市场上民营企业生产出售的90#汽油价格约为6200元/吨,较9月2日已下跌1000元/吨。

   需求不振,产能扩张

   分析师的担忧还来自于除金融危机外导致油价下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需求的持续减少。“目前全球石化景气明显下行,美国炼厂的开工率仅有82%,已达到历史上的低谷。”殷孝东介绍,按照以往经济运行规律来看,在经济周期底部时油价将因为需求疲软的影响而大幅走低,进而导致整个行业景气度下滑,此时原油公司的业绩将大幅下降。

   在上半年,这一趋势就首先在石化的下游产品上逐渐显现。以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为例,它们的表观消费量上半年分别下降0.9%和2.6%;而PVC消费增速从去年的11.7%放缓至6.7%;聚乙烯等工业制品的需求也进一步下滑。

   与此同时,“石化双雄”的产能扩张之路却以一种爆发式的速度在不断增长。来自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未来两年中东和亚洲将分别有1399万吨和1000万吨新增产能投入运营。很多新增产能将在中国上马,中国将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其中,中国石化子公司福建炼化、镇海炼化、天津石化和广州石化分别新增80万吨、80万吨、100万吨、100万吨、100万吨,中国石油子公司抚顺石化、独子山石化、四川彭州和大庆石化分别新增产能80万吨、100万吨、80万吨、60万吨。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海涛14日更是直接表示,第四季度国内成品油供给将略大于需求,上半年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逆转。

   受制于价格管制

   对中石油中石化来说,对自己的利润造成最大影响的往往不是市场,而是成品油价格管制等宏观经济政策。

   “四季度石化双雄的业绩改善将更多地寄希望于成品油定价机制和价格管制。”裘孝锋认为,若成品油价格真的可以放开管制,实现与国际接轨,对两大央企的“相对收益将继续扩大”。

   “目前定价机制面临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如果能够顺利推出的话,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相对收益还将持续增长。除此以外,认为它可能是随后使得股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而“一旦实施国内外成品油价格接轨,中国石化业绩继续改善的空间很大。”此外,裘孝锋还十分关注大股东增持股票对石化双雄的影响。

   不过,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相信,之前采用的财政补贴政策将不会再继续。国都证券分析师伍颖表示:“三季度国际原油均价在公司的炼油盈亏平衡点之上,所以三季度公司可能获得进口原油增值税返还约40%、进口成品油增值税返还100%的补贴政策;但到四季度,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公司炼油板块已经扭亏,国家的补贴政策很可能将取消。”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