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03年8月,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提出了证券公司必须严格执行的“三大铁律”,进而拉开了整个综合治理的序幕。经过五年的规范发展,券商行业已今非昔比。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系列述评,对行业发展的成绩、经验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分析。
□本报记者 朱茵
尽管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但国内券商对自身发展并不感到悲观。有券商表示,历经五年规范发展,整个行业已今非昔比,现在是证券公司资产质量最好的时期,也是适合发展的时期。
行业抗压能力提高
距离2003年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的召开已有五年,沪上有券商老总表示,五年来,两大突出变化给券商带来了制度保障。一是实现第三方存管,加强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监管,客户保证金不再有安全隐患;二是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预警和动态监控制度,实现对券商的净资本管理,各项业务与此挂钩,这一基本制度保障了券商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可控可测。
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之前,证券公司内控机制不完备,普遍风险意识薄弱,违规经营严重,行业生存面临巨大危机。几年来,通过对券商实行风险处置、综合治理后,监管部门不仅全面摸清了证券公司家底,其财务虚假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证券公司自身加快整改,历史遗留风险基本化解;被处置的高风险证券公司也得到平稳过渡,违法违规行为得以杜绝;行业格局得到优化。
摆脱生存危机
一家已上市券商的老总表示,过去他在熊市的时候根本睡不着觉也不敢关手机,而今却已不用担心行情暴跌公司面临生存危机,重点是做好成本控制,提高管理能力。
在经历规范发展后,这家地方券商摒弃过去的高风险不规范业务,充实资本金,并在增资后实现改制、借壳上市,管理上了新台阶,各项业务步入了正轨。而这家公司的经历,仅仅只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2007年末和2004年末的数据对比来看,证券公司总资产增加到原来的2.79倍,净资产增加到原来的2.46倍;营业收入增长到原来的8.48倍,净利润从原来的全行业亏损206亿转为全行业盈利1306亿元。
目前,证券行业财务状况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明显提高,基础性制度明显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经营理念明显提高。全行业的财务状况及合规经营情况经受住了股指巨幅震荡的考验。
不创新不发展风险更大
“上一轮熊市是生存的危机,每天要面对应付流动性的问题,而现在我们面对的则是发展的问题。”上述券商老总表示,目前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做大、做强、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持续发展,为证券行业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影响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上市公司质量有所提高,奠定了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改革股票发行体制,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市场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在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证券公司也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证券中介行业与国际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多方面的威胁,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华尔街大投行在金融危机中折戟,令不少投资人担忧,但业内人士认为,对我国证券行业来说,创新的脚步不可就此停止。和国外投资银行相比,我国证券公司的财务杠杆较低,一般在1-2倍,不仅低于我国的银行业和保险业,更远远低于美国投行30倍以上的财务杠杆水平。因此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我国证券公司是安全、稳健的,完全有能力做到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齐头并进。
发展时机已到
多数券商人士认为,在当前市场估值相对合理、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的情况下,适合推进各项制度和产品的创新。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但不能因噎废食,基本的创新不能不开展。
业内人士呼吁,在原则上应当鼓励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都可以做,先试点,后推广。在监管上,提倡原则监管、中性监管,增强监管的适用性、主动性和灵活性。同时,风险管理措施要到位,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客户权益保护和外部监管的安排。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有序进行。
不同规模的券商对创新的思考也是多样的:西部证券提出中小券商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是必然选择,可通过在某些行业或某些客户群体的细分市场中逐步建立品牌,扩大影响力,由做专、做精进而发展到做强、做大;中金公司提出证券公司进行创新时,应就产品的商业特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与监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招商证券提出创新要有长效机制……
在具体内容上,业内人士提出,要加快推出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推进资产证券化,改变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的局面,推出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加强固定收益类产品创新,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此外,还有继续推进融资融券业务、扩大直接投资业务范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