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促进新药研发和药制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 05:1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光大证券 张美云

  《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中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定价制度的改革出乎市场意料。基本医药制度的建立和药品定价制度的变化对医药企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意见稿,我国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首选基本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

  我们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将降低药品总费用,促进生产基本药物企业的规模化效益。

  改革药品定价制度同样值得关注。意见稿要求实施医药价格差异化,新药从高,仿药从低;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差异化,非赢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医疗服务价格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外,其他医疗服务实行差异化定价,有利于供需进行匹配,缓解供需矛盾。

  药品价格改革鼓励创新。意见稿要求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创新。对新药、专利药逐渐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也就是说,新药和专利药将把研发成本计入。对仿制药实行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

  我们认为,药品定价制度鼓励企业创新,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越来越困难。

  其他主要的制度变化还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高端医疗卫生机构定位差异化和加强政府投入。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解决百姓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高端医疗资源(县医院、城市公立大医院)主要倾向疑难杂症、重、急症、住院等的服务。并通过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报销比例等政策来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

  加强政府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减轻居民个人卫生费用负担。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新增政府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上。

  政府在卫生保障投入的增加,将促进老百姓有病敢去就医,促进医疗市场的消费。2007年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住院人次的增长速度为9%、45%,高于医院的诊疗和住院的增长速度(4.7%、8.3%)也证明了老百姓的心理状况。

  我们认为,医疗制度改革对我们医药上市公司的影响,大企业优于小企业,在我国创新能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普药、常用药、老年病用药、慢性病用药将有比较好的发展机遇,对疑难病、重大疾病用药的促进作用相对平缓一些。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