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美金融动荡不改国内金融混业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 05:1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张泰欣

  众多欧美银行、投行的倒下使金融混业模式引起市场反思。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金融混业是引发欧美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但国内银行不应因噎废食。

  应继续推进混业进程

  银行业人士认为,商业银行只有更深入地参与到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中,才能促使其加速转型,提升经营实力。此外,监管部门也应不断调整思路,适度放松刚性监管。

  金融混业、分业经营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历史上曾出台多部法案推动银行混业经营的力度,银行业也因此得以迅猛发展。然而银行在参与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系统风险,此次欧美金融危机便是一个佐证。对此,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虽然欧美银行业都受到了重创,但不能因此否定混业经营模式。从历史经验看,混业经营在促使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同时,促进了保险、证券等相关金融业务的发展,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创新。某中行人士认为,危机爆发后,混业模式并未受到欧美监管部门否定,而是在不断地调整。目前欧美监管机构正出台一些措施,使得扩张型的混业转向相对保守的模式,“这只是不同方式的区别而并非从体制上予以否定”,该人士表示。

  而工商银行某人士则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混业模式,而是全球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和美国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国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程度和能力还不高,未来还应加速推进。他认为,同国际金融巨头相比,国内银行无论在产品还是经营模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积极参与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业务,才能有效分散风险,提升综合管理资产的能力。“工行还将继续推进参与保险、证券业务的进程,目前工行正在研究有关业务的防火墙和隔离机制”,该人士表示。建设银行有关人士也认为,未来国内银行仍将继续推进综合化、多元化的经营平台,不过在衍生品创新上态度会更加谨慎。在股指期货、信用连接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产品上,银行业和监管部门的态度可能会有所改变。

  应调整监管模式

  投行与券商在次贷风波中受累最重,上述工行人士认为,除了信用评级的缺失,相关监管部门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独立券商、资产管理机构的风险。此外,美国的监管机构在某些新兴业务上缺乏认知和监管经验,这正是国内监管部门应汲取的教训。

  沈明高认为,由于参与程度不深,发展刚刚起步,目前国内混业经营的风险还比较小,国内监管部门应对未来混业的发展方向做细致的规划。首先要对即将推出的产品和业务有清晰的了解,在不同的部门间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其次,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引导机构行为,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监管水平。最后,还应充分发挥协会、民间金融组织的监督功能,使合法经营、分散风险成为自发行为,从而降低系统风险。此外,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张维还认为,国内金融机构还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