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光平
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孙隆椿昨日在《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4》首发式上透露,医改方案内部征求意见阶段已基本完成,预计在今冬明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建议加大政府投入
报告指出,公立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靠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运行机制不符合公益性事业性质。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规模和追求经济收益,医药费用持续攀升,加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孙隆椿认为,要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力度,体现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每年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每年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应提高卫生支出中政府支出所占比重。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杜乐勋则认为,加大医疗救助投入,建设中国特色惠民公立医院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报告还认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必须坚持医疗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同等的健康需求或健康水平维护应具有平等的卫生资源供给或卫生服务利用,必须对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一个能够有效满足现实需要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应具备全覆盖、保基本、多补充、重救助、管理型、社会化、一体化的特征。
近年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严重缺失,亟需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切断医药不正当利益纽带
报告指出,各地应该采取措施切断或阻隔医药不正当的利益纽带。医药不正当利益纽带的存在是我国医药费用居高不下以致社会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切断医药不正当利益纽带、实行医药分开,主要是强调断开医疗机构、医生医疗行为与药品收入之间的经济纽带,改变医疗机构、医生以超过患者合理治疗所需用药进行处方的经济激励,而不是注重在形式上将医疗机构与其药房在隶属关系上的分开。
理想方案是改变公立医疗机构现行的补偿机制,彻底取消药品批零加成,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弥补对医疗机构的合理补偿。
杜乐勋指出,医改的突破口在于公立医院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进行政府投入以及运行机制改革。
他认为,医疗机构公立还是私立,营利性还是非营利,与医疗费用的高低没有明确的关系。在健全的政府购买和监管体系下,私立的、甚至是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完全可能在提供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上发挥积极作用。
如果政府购买和监管制度不健全,即使是公立医疗机构,在损公肥私方面也有可能比民营机构有过之而无不及。市场化与社会公益性可以兼得,打破卫生部门对公立医院的垄断,迫使公立医院走改制改造道路,营造中国医疗市场宽松竞争局面,才能摆脱医疗市场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