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晓东
昨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决定自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专家认为,当前通胀风险逐步降低,货币政策有更大操作空间去防止经济增速下滑,但降息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充分显现。
防止经济下滑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央行本次“三率齐降”有国际央行联合行动的背景,但主要目的是防止国内经济下滑。预计9月份CPI同比增幅回落至4.5%-4.8%,PPI增幅将见顶回落至9.7%-10%。但外需不振使出口增速降低,工业企业利润下滑依然明显,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决策部门应是参考9月份经济数据后作出降息决定的。”
“美国金融危机将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方面影响我国经济,而实体经济影响可能更大。”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新法认为,国际经济形势恶化不仅会直接拖累我国出口,还将间接影响到国内工业生产和投资。当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松动的余地,不排除会有后续的货币政策推出。
业内人士分析,上次降息是非对称的,外部原因是防范国际金融机构破产对市场的冲击,内部原因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本次降息是对称性的,范围更广,目标也明确地指向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货币政策或继续松动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本次央行降息较为及时,未来还有较大的货币政策松动空间。理论上央行有20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从现实因素考虑也有162个基点的空间。而外汇占款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后,存款准备金率也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哈继铭认为,未来一年内,央行可能会降息4-6次。由于企业利润下滑明显,存款准备金率有2%-3%的下调空间,贷款利率下调空间更大。本次降息对宏观经济的刺激比较轻微。贷款利率下调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购房者还贷压力;存款利率下调和免征利息税对消费可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但由于目前是经济下行周期,居民收入预期降低,对消费的提振作用不会太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认为,年内货币政策各项工具都有进一步松动的必要和可能,但目前已经出现企业信贷需求下滑和银行惜贷现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放松信贷可能效果不太明显。宏观调控不应刻意回避下行周期,美国2001年后的回避就是教训。未来宏观调控应保持稳健,加快经济体制尤其是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为新一轮经济增长“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