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国忠:A股进入安全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0日 17:22  东方早报

  嘉宾: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

  主持人:理财一周报编辑王诚诚

  主持人:最新消息称,美国政府将成立一家规模为5000亿美元,类似于清算信托公司(简称RTC)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用以收购困扰金融机构的抵押类不良资产。您怎样评价美国政府包括联合其他央行向政府注资的一系列举动?

  谢国忠:目前这一措施还没有确定,但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很积极的,很得当的。目前股市大涨也和这个可能出台的利好政策有关。

  不过,美国政府错过了挽救金融的最佳时机。一年前次贷危机就已经发生,而美国金融机构的过高的杠杆率期间不升反降。美国很多大基金对政府非常失望,所以之前他们疯狂抛售股票。

  大基金抛售的后果是,上市公司股价大跌,结果那些深陷危机的金融公司就更借不到钱。想想看,一个市值只有几十亿美元的公司需要借款几千亿美元?有谁敢借?目前这些金融机构面临崩溃。这个时候是需要政府做点事情了。

  主持人:这个利好消息如果成真,能够多大程度上挽救美国这次金融灾难?

  谢国忠:这取决于你对于挽救的定义。虽然剥离不良资产的举动可以赢得市场的掌声,但是单纯这项利好将很难解决美国的金融坏账。

  上世纪80年代,老布什政府确实通过不良资产打包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摆脱困境。当时打包的不良资产占GDP的12%,最后这一比例下降到GDP的3%。

  这一次的危机要严重得多,不良资产的规模也要大得多。目前美国已经暴出来的金融坏账就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了,今年财政赤字估计还要达到6000亿美元。我估计,美国金融业这次总的损失不会低于10万亿美元,这是史无前例的。

  摆脱危机美国需要

  让债主变股东

  主持人:那么美国政府还需要出台什么措施拯救本国金融市场?

  谢国忠:美国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第二是寻找大经济未来一轮增长点。

  如果想要进一步为拯救美国的金融市场,还有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允许债转股,就是将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债券变成需要救助的金融公司的股份。这样做能极大的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美国经济负债过高,钱都流到了其他国家。科威特、中国、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现在要解决问题的话,美国是需要把这些钱吸引回国的。

  这些美国政府肯定都想到了,主要的问题是他们还要进行政治的考量。

  美国不比英国灵活,他们对于股东是其他国家的人,尤其是非西方人进入董事会还是比较反感的。

  第二个问题就更困难了。以前美国经济是靠借款过日子的,消费的规模远远超出自己赚钱的规模,未来美国需要想办法自己赚钱。

  美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石油、国防、科技、制药。但是这几个产业的盘子不够大,是不可能支撑起来经济的。

  未来他们需要发展农业、能源开采来支撑经济。

  转变美国增长方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估计美国需要四到五年才能走出目前的阴影。

  主持人:那么对中国来说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以及债转股成为这些金融公司的股东是机遇大于风险吗?

  谢国忠:风险在于等到中国等其他外国购买了这些资产之后,美国政府出台各种保护政策限制你。

  但是如果这些国家不去投,美国经济可能会完全崩溃。现在美国经济衰退是已经不能完全避免了。明年,美国经济可能会像亚洲经济在1998年一样。到时,美国经济2%~3%的萎缩可能性很高。

  大选导致

  美国“病入膏肓”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美国政府已经错过最佳时期拯救经济。为什么这么说?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谢国忠:拖延去杠杆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美国政府的大选,第二是股东。

  目前美国政府正在进行大选,爆出大规模的信贷亏损,对民主党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美国政府一再拖延。

  爆出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部门的负债仍然逐步攀高,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14.8万亿美元上升到了2008年第一季度的15.9万亿美元。美国经济之所以过去一年没有衰退就是因为杠杆没有下降,目前已经到了无法举债隐藏的地步了。

  在这次央行注资并许诺资产剥离之前,美国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已经不是对冲基金在卖空,而是美国那些规模最大的、最讲价值的基金已经开始抛盘了。这些公司都是看经济基本面的。他们认为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手中持有的公司最后可能会倒闭,所以任何价格都抛售。

  另外,美国的这代股东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对维持自己的金融帝国相当在意,所以宁愿靠借债度日也不愿意承认风险,这是很迂腐的。

  从雷曼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目前雷曼只答应出售一部分,而非整体出售。这说明他们的股东对维持这个虚拟的负债的帝国还存在幻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