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代著名书法家推荐系列:张荣庆、李刚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3日 09:2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文/吴新

  张荣庆:

  书法家应该学养深

  4月18日至26日,“入古之旅——张荣庆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张荣庆继1989年举办个展的十年之后又一次举办书法展,此次展览映射出了他几十年来的艺术追求,获得了当代书坛的认可。“1989年举办的首次个展,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太差了!”张荣庆谦虚地认为在这十年里,自己还是小有长进。

  张荣庆,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刚步古稀之年的他将此次展览命名为“入古之旅”,不免让有些书友产生歧义。其实,“入古之旅”正反映了张荣庆学习书法的态度和追求:立足于学习古人,不求新,运用传统的方法。在张荣庆看来,“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传统、经典的东西太多,要继承下来非常难。我现在就是力求和古人尽量拉近距离,在‘入古之旅’的路上,我始终还是小学生。”

  张荣庆学书几十年如一日,主宗二王,以小字楷书、行草见长,其书写状态松快、不慌不忙、很有耐性,写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他不仅学古人,也学当代人。“我觉得当代书法家学古人学得好,在继承传统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那我就可以学他,我最推崇的就是启功先生。”但张荣庆学今人并非学其形,而是学其法。他归纳出启功写书法的两点:特别注重结字,用笔干干净净。清代人就讲过一句话“字可古,不可旧。尘则旧,尘净则古,古则新。”张荣庆抓住并理解了这本质性的几点,坚持走下来,不知不觉中,面目上又跟启功先生拉开距离,形成了自己的书风:无油滑、怪异,无火爆之气,简淡、清和。

  当下书法界,很多人主张创新,而张荣庆坚持学习传统,谦称目前还没有创新的能力。“创新非常可贵,前提是深入传统、继承好传统,需要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才能创新。”张荣庆在肯定当代书法灵活变化的同时,指出“虽潇洒有余,但精到不足”,也就是禁不起品味和深究。他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有一些人在认识上把传统的东西看得太简单,也有一些人在观念上就不重视传统。”自认为传统继承得很好和根本看不起传统导致了很多书法家急于求变。张荣庆评价当代书坛说道,“当代书法界的创作水平提高得很快。技法很好,但跟古人比,深入的程度还不够。当代的很多书法家缺的是更深层次的文化素养,书法家应该学者化。”而要学者化,只能读书。看书是张荣庆的嗜好之一,相反写字的时间并不多。“读书的潜移默化对我写字的帮助很大,对写字的心态和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张荣庆家里的藏书多达上万册,2002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家庭藏书明星”。

  张荣庆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当今乃至以后的学书者,若想追求书法艺术的高境界,‘二王’书法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从历史上看,二王是一座巅峰,后来历代的书法家们穷尽毕生的精力来学二王,但都没有达到二王的境界。“这并不等于说二王以后的这些书家们就没有出息,他们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东西,而且足以让后人学习。”张荣庆说道,“很多古代书法家未必给自己确定高的目标,但是他们在学习前人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在古人的夹缝里趟出自己的一条道来。”

  张荣庆的声名和威望也离不开他在每年农历三月三策划组织的民间活动“上巳雅集”。2004年“华宝雅集”、2005年“竹苑雅集”、2006年“小汤山雅集”、2007年“大兴雅集”和2008年的“惠尔雅集”,参加此活动的书法家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发展到今年已有百人参加,规模影响持续扩大、学术品位不断提高。这项纯民间自发的活动对当代书法家的互相交流,各个派别的取长补短都有积极作用。他们不论职务高低、少长平起平坐,这种氛围颇为惬意,直追1600年前那次流传千古的“兰亭雅集”。

  另外,他多年来对很多中青年书法家悉心指点,带出了一大批中青年高徒,其中包括刘洪彪、张旭光、李有来、陈洪武、王家新、王学岭、丁振来、苗培红等这些当今书坛的中流砥柱。张荣庆却说,“说是学生,其实都是朋友,我很喜欢和他们一起玩。”这样的切磋书艺,并没有局限在张荣庆的书房“退楼”里。200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面向海内外招收31人,其中甚至还有一位比张荣庆还年老的书法爱好者,今年的招生也正在进行中。

  今年70岁的张荣庆称“现在自我感觉状态很好,还要继续学习古人。每次找到新的感觉,觉得和古人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非常兴奋。”(下转p11)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