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红新政难以药到病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15:53  《理财周刊》

  文/本刊记者 冯庆汇

  和成熟市场的分红规模相比,A股市场的分红能力似乎只能望其项背。

  在国际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和分红政策是投资者选股的一个重要依据。2000年4月,中石油率先在纽约证交所、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筹资31亿美元,上市四年海外分红累计高达119亿美元。中石油承诺每年以净利润的45%分红,这一稳定的高分红政策吸引了包括巴菲特在内的众多投资者。

  事实上,中石油在A股市场却并未沿用美国市场中采用的高分红政策,我们的市场机制和投资者保护体制似乎值得反省。

  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A股市场的问题不仅在于上市公司分红少,还在于分红缺乏透明度。目前的情况是,A股上市公司分红一般都是以年度为周期,半年进行分红的公司很少。而上市公司怎样分红、分红多少,只有在公布了年报后投资者才能知道。在年报公布之前,投资者无法根据公开信息判断自己买入的这只股票是否会分红。即使是绩优股,投资者对于其是否分红,分红多少心里依旧没底。

  证监会的分红新政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明确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列明公司进行现金分红的长期制度安排,将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促使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规范化。

  老歌新唱新意不多

  不过,这项新政的新意并不多,事实上早在7年前,现金分红就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2001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将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之一。2004年管理层曾经公布过一套更为详尽的新规定,规定近三年没有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不得再融资。

  当时,这一政策其着眼点在于,逐步提升股市的价值投资理念,同时引导投资者更重视派息率,倡导长期投资。实际的效果也不错。这一规定使许多上市公司开始重视给公众投资者分红的问题,这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鞭策和促进。

  此后,中国证监会在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中,明确将再融资资格与分红直接挂钩,一些公司出于再融资的需要而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公布分红预案。为再融资达标而公布的低现金分红方案比比皆是。在2007年派现的674家公司的分配方案中,派现比例不超过当年净利润10%的公司就有104家,而10股派现不足0.5元的更是有120家。

  近日证监会颁发的分红新政,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进一步完善分红制度,逐步引导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报中明确分红政策,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分红作为再融资的前提。不过就实质而言,这一政策也仅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而已。

  情况复杂不宜一刀切

  近期网络上流传一份根据2007年年报分红数据编排的“铁公鸡”排行榜,“荣登”榜单的公司中,竟有公司长达14年没有派现。也足以看出,促使上市公司作出分红决策背后的利益制约,远非证监会一纸政策那么简单。

  分红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的权衡问题。对于部分公司来说,虽实现了盈利,但是由于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对现金额需求较大,如果公司为了满足股东对分红的需求而进行现金分红,这无疑会减少公司用于自身经营和发展的资金量,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更不利于股东的长远利益。因此,此类公司在实现盈利之后,其策略并非让股东一起来分享红利,而是转而把利润投入到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以谋求公司持续发展。

  也因此,有一些专家并不支持这种所谓的“强制分红”政策。不少专家表示,强制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有割裂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之嫌。比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就认为,强制上市公司高比例现金分红的现实意义并不大,而且,因为各个企业情况不一样,监管层建议或者约束上市公司至少保持以百分之多少的盈利规模发红利的做法也不一定合适。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目前的税收体制下,现金分红涉及双重征税问题,间接制约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热情。对上市公司来说,分红是在税后净收入中进行分配,而对投资者来说,现金分红仍需缴税。

  因此,很多公司可能更倾向于采用股份回购或其他更适合的方式来代替现金分红方式。在成熟市场中,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有股票和债券两种选择。从投资者的角度讲,现金红利和债券利息被征收同样的税率,而对于公司来说,股利是在所得税后支付,而债券利息可以抵减所得税。所以,同样作为对投资者支付现金的方式,债券支付利息似乎比上市公司支付红利更具有优势。现金分红的成本相对比较昂贵,所以上市公司在进行现金分红前都会考虑,采取此种分红方式所承担的税收负担是否合理,能不能通过其他的方法获得相同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不愿意选择现金红利的分配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了。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比强制分红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制度性的税收政策。“上市公司只想从股市融资,而不愿多分红,股东无法获得长期投资应有的回报,即使分红,股东也必须为此缴税。” 范剑平认为,“红利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印花税政策要统筹考虑改革方案,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同时促使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持股分享经济成长的分红。对短期投机则可加重税收,以抑制投机风气、鼓励长期投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