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龚方雄现象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30日 14:47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陈海玲

  陈海玲

  近两周,一份“中央正在考虑投入4000亿元资金刺激经济”的报告极大地撩动了中国股市的神经。8月20日,报告出炉次日,沪指直接拉高了178点,但事后的数据显示机构们在当天趁机开溜,跟风买入的散户却全部被套。该报告的作者——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也由此被极大地质疑,尤其是当业内人士发现其“东家”摩根大通的交易席位在20日放量卖出后。对此,摩根大通解释说,其中很多是摩根大通客户的交易纪录,摩根大通参与交易的自有资金很少。

  笔者认为,龚方雄的说法果真如他27日所表示的“只是个人观点”,那确实无可厚非。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龚先生在向摩根大通的客户发表这份报告时,用的是“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也就是说,他发表该报告是一种职务行为,而不只是发表个人观点那么简单,由此看来,摩根大通或许应该准备好向证监会解释自己的言论造成市场反常变化的责任及自己是否从中谋利。

  引发议论的“龚方雄”事件,矛头不应只指向龚方雄个人,因为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者,他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指责。但是眼下的“龚方雄”已是一个符号——外资投行在积极参与中国资本交易的同时,还组建了一支“御用专家”队伍。这支队伍向外界传播外资机构对各种经济政策的观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所左右(“8·20事件”就是对这种力量可以放大至极点的一个明证),而投行们真正的资本运作情况亦可以选择以其经济学家的言论作为掩护。这已不是摩根大通一家投行所为,也不是龚方雄的个人行为。

  在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面前,投行们表示他们已在自己的资本运作业务与经济分析业务之间设立了“防火墙”,但是,有谁能保证在同一家公司内,两种业务可以杜绝相互影响及相互利用?在大机构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时,中小投资者们的利益何以保证?

  对此,我国的监管层应该加强警惕,必要时更要考虑分拆投行某些业务的可行性。不可忘记的前车之鉴就是眼下正在泛滥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金融界自说自话,缺乏监管的结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