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屈红燕
今年以来,大盘跌幅超过60%,两市成交量急剧萎缩,市场筹资额大幅萎缩,证券行业“寒潮”来袭,在此背景下,市场对券商股的估值水平一降再降,卖方机构对券商的盈利预期也大幅下调。然而,记者注意到券商虽然还不能完全改变“靠天吃饭”的格局,但行业龙头券商在弱市中并没有被动承受,而是积极布局力图平滑行业周期带来的影响。
从已披露半年报的券商来看,46家券商上半年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19.6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453.8亿元下降了51.6%。46家券商中仅有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26.440,-0.08,-0.30%)业绩同比有所增长,业绩下滑的券商中有34 家下滑幅度超过50%,其中还有八家券商出现了亏损。周期性波动让券商的估值大打折扣,投资人无法正确判断证券公司的价值。上市已经成为国内优质券商近期希冀实现得目标,因此券商必须想方设法平滑行业周期,在证券公司的走访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强烈的迹象。
在本轮弱市中,龙头券商对于关键岗位中关键人才采用维持高薪不变的政策,保持人才“制高点”。据了解,深圳一家排名靠前的龙头券商为其行业首席研究员开出180万到400万的年薪。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行业首席研究员属于稀缺人才,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如果公司依然能给这些人才一份体面的薪酬保障,才能保得住这些高端的人才不至于流失。”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在前一轮熊市,券商基本采取降薪裁员的方式来缩减成本,同时也逼走了大批行业的精英,造成牛市爆发时,券商人才队伍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的被动局面,因此多家券商在此轮牛市中,已经着眼长远留出了熊市中维护人才队伍所需要的资金。一位券商总裁表示,除了给券商研究员开出高薪外,还给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以高薪,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
除了人员的布局,券商应对行业周期的意识还体现在资本运作方面。比如中信证券不仅成功在牛市顶点融资250亿元,而且近期在熊市低点集团公司又增持了部分公司股权。海通证券(10.410,0.00,0.00%)的证券行业研究员谢盐表示,“尽管中信证券融资250亿元,难以很快产生效益,但熊市中现金可用于收购低估的证券类资产和增强抗风险能力。”
因为传统的自营、经纪和投行“三驾马车”盈利模式与二级市场联系过于密切,其脆弱性已不用赘言,券商努力构造可以对抗行业周期的盈利模式,其中创新业务是被寄予很高的希望。在招商证券,一个细节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该公司在业绩考核中有一项硬性要求:每年的创新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必须不断上升。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坦言,市场越是不好的时候,越是推出创新产品的时机。近期,拥有直投业务资格的券商已经达到了7家,直投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券商平滑业务周期。另外,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备兑权证等创新业务在券商中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准备,这些都将有利于平滑证券行业周期波动,给投资者一个稳定的回报。
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