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制定因国而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 05:1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高健

  印度央行加息,韩国央行加息,印尼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而澳大利亚央行则发出了未来减息暗示。面对高企不下的通胀率,各国金融政策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变动趋势,高通胀正在使全球金融市场压力中的动荡日益复杂化。

  货币政策变动趋势各异

  8月5日,印尼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基准利率25基点,至9.0%。如果说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做出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的决定,是此前市场预料到的稳健之举的话,那么,印尼央行一年时间内第四次加息,在过去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将利率提高了125基点,则不能不让人惊叹其打压通胀的决心。数据显示,自今年五月起,印尼的通胀率分别为10.38%、11.03%和11.9%,连续三个月超过两位数且数字呈连续上升趋势。

  在印尼之前,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也采取了加息行动。其中,印度通过近两个月以来的三次加息,将利率提升至9%的七年来最高水平。而越南央行甚至连续出手,将利率提升至14%的亚洲最高水平。此外,韩国央行也在本月7日的例会后宣布了最近12个月以来首次、2005年秋天以来的第八次加息决定,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7年半以来的高点5.25%。

  而就在昨天,分析人士再次明确指出,今年以来已经5次上调基准利率的埃及央行有可能进一步加息,原因是该国的中央公众动员和统计局公布的当月通胀水平达到了22%的1992年以来最高值。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央行虽然也于日前宣布了维持基准利率在7.25%的12年高点不变的决定,但同时却暗示,随着经济降温帮助减轻通胀压力,当局未来可能转入降息,果真如此,这也将是该国自2001年以来首次降息。而该国经济学家则普遍预计,澳央行在年底前很可能再进行一次降息,尽管该国的通胀率预期要等到2010年才能降至3%以下。

  全球金融市场压力巨大

  在本轮货币政策变动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8日发表了更新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报告指出,“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后,全球金融市场依然脆弱,系统性风险仍居高不下。随着通胀风险的上升,而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空间日益受到限制”。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和资本市场部门负责人卡鲁阿纳表示,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应建立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没有一定之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迅速而透明的应对措施,以减轻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

  由于目前美国市场上的逾期未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数量快速增加,该国“住房市场调整仍未见底”。美国房价持续下跌并带动了西班牙、爱尔兰和英国等其他一些国家的房价下行,这增加了人们对美国以外住房抵押贷款、建筑及商业地产领域的担忧,并由此加剧了欧洲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表态称,上述事实表明,随着危机深入,其影响也将通过高通胀的方式在美国以外的金融市场显现。

  而高通胀给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带来的压力似乎更加直接和显著。数字显示,受高通胀影响,金融市场今年前7个月,中国上证指数下跌47.25%,印度SENSEX30指数下跌29.28%,而俄罗斯RTS指数跌幅则为14.14%。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