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铭
近期,一批中小板公司针对公司治理、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等方面相继发布相关报告,部分中小板公司则强化了内部制度建设,显示新形势下中小板促进公司规范运作方面的力度正在加强。
自查整改促规范
公司治理专项活动自查与整改报告显示,大多数中小板公司在确保公司独立性,“三会”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规范运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工作等方面,能够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表现出一定的治理水平,规范运作意识和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内控制度方面,个别公司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未对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没有真正发挥促进公司管理的作用。从整改情况看,一些公司在制订相关制度规则的同时,进一步充实内部审计人员,内审范围从募集资金管理与使用、公司季报、中报等,扩展经营管理及内控方面的审计工作;绿大地还调整了内审部的管理序列,由向总经理负责调整为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并赋予更大的权利。
在风控管理方面,一些中小板公司根据要求设立了专职法律事务部门,蓉胜超微、罗平锌电等还加强了合同管理,规范了合同签订程序,提高公司合同签订透明度,预防合同风险,从源头杜绝违规现象发生。
由于上市时间较短,有不少中小板公司没有按照监管部门的最新要求,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精神进行修订和完善一些管理制度,从而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目前一些公司已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就公司章程、内控内审、控股子公司管理、工作制度、信息披露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重大经营决策程序、投资者关系管理、高管持本公司股份及变动管理等方面制订或修订相应制度办法,完善了规则体系。
此外,个别公司部分信息披露未及时告知保荐人或未提前给保荐人审阅,三会规范运作不足、敏感信息汇报不及时、信息打“补丁”等问题,均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上市公司通过整改,切实堵住管理漏洞与风险点,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良好治理避碰“高压线”
大股东占用一直是监管部门监控与防范的重点内容,尤其在此类违规行为重新抬头的情况下,根据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中小板加强了上市公司对该类行为的自查与整改工作,并重点关注期间占用期末返还、高价置入上市公司资产、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假投资真占用、假采购真占用等方式变相占用情况。
多家公司发布了有关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情况的核查报告,对于控股股东是否存在“一控多”现象、日常关联交易情况、相关内控制度运作情况、下一步防范占用的措施等作出详细披露,较好地抑制了此类违规行为的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自查与整改报告显示,多家中小板公司一度未能完善《公司章程》,未按照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清欠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充分载明制止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对大股东所持股份“占用即冻结”的机制及问责机制与长效机制。
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九鼎新材等公司已开始着手建立健全资金占用防范和责任追究机制。威海广泰在自查整改报告中指出,在防止资金占用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完善防止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有关制度,建立专门的资金流出管理制度,对有关资金流出进行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明确落实董、监事、高管及相关人员责任等。
海亮股份则表示,公司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采购与付款管理制度》等,明确了资金支取的审批流程和权限,同时公司对外付款也制定了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权限,有效防止了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侵害上市公司利益。此外,在该公司《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制度中,对滥用股东权利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也已进行了有效的规定。
组织学习强化执行力
发生违规资金占用的中捷股份在整改报告中认为,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力需待进一步加强,独立董事、监事会以及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能需继续强化。
执行力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执行人的认识水平。方正电机表示,公司对内控制度学习解读的重心目前尚停留在董监事、高管层面,还需扩大学习和培训的范围,加深相关人员对内控的理解,以进一步提高公司内控的执行水平,并使之得到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
登海种业一名董事在2007年度报告披露前30日内违规买卖本公司股票,受到深交所通报批评,今年5月该公司董事长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就此事组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重新学习了相关规则指引,并正积极制定董监事、高管买卖本公司股票的专项管理规定,完成《公司章程》的修订。
由于上市时间较短,三变科技、北纬通信等公司在报告中表示,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及股东对相关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各项要求仍不熟悉,需进一步组织和加强集中培训。公司拟采取措施,为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据了解,除了内部培训之外,不定期与保荐机构、法律顾问、会计师座谈,参加证监会、交易所举办的各种相关培训,已经成为各家中小板公司组织学习以强化执行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