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维稳不只为奥运也不仅是为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 01:21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白岭

  八月是奥运的季节,中国证券市场此时正在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困局面前寻找新的平衡。“维稳”的呼声为大多数国民耳熟能详。

  国家需要稳定,经济需要稳定,市场也同样需要稳定。但是市场又往往轻易地把一种政策思路概念化,把维稳理解成超短期意义,当成仅仅为奥运这个特殊时期服务的特殊策略,甚至演绎出市场是否有“维稳行情”之争,这种思路未免有失偏颇。

  稳是一个长期概念,超短期的“稳”,不能称之为稳。如果“维稳”只是为了奥运特殊时期,属于暂时性质,那么难免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目前管理层、各大媒体均在提倡维稳,股指还在震荡,若在奥运之后,如果没有了这些“维稳”的声音,市场岂不是要大跌?还有的投资者认为,奥运期间维稳政策保驾,市场就一定可以无忧。这些看法或喜或忧,但都从不同角度把维稳政策过于简单化概念化了。

  中国经济正走在通胀和增长的平衡木上,证券市场也暴露了新兴加转轨时期的诸多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波中,中国的经济和市场,要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动荡和不确定因素,因此,这个时期对政策的把握非常微妙,如失之毫厘,就可能差之千里。稳定发展成为国家的发展大计,维稳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因此对于证券市场来说,维稳也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它针对的是我国股市新兴加转轨的特点,而不应该是因奥运召开在即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就需要一种长期的战略眼光。

  “维稳”政策从理性的角度看,应该具有多层含义:

  首先,奥运临近,社会和经济层面的任何大的动荡,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政治稳定是不利的;奥运会顺利召开当然需要稳定,但这仅仅是最短期的现实目的。

  其次,经济层面上,维稳是掌握经济政策尺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在“防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仍然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政策微调。政策的微妙变化可能对股市产生作用。

  尽管银根紧缩,但国民经济仍然出现“流动性过剩”和企业资金供给不足两种看似矛盾的境况,高额外汇储备仍然在外围对中国经济形成潜在的威胁,维稳政策是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稳定股市,挤压楼市泡沫,同时加强资金进出管理,加强国内游资疏导,同时输血中小企业信贷等等,这些综合政策的出台,目的只有一个,挤出经济泡沫,使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化不利为有利,系统布局,维稳政策是这个大战略的一个具体环节。

  稳定预期的形成需要时间,目前宏观政策从原来的“两防”转向“一保一防”,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中国经济下半年的表现提供积极支持,国际油价的阶段性回落,有望减轻我国所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并为后续宏观政策更多的向“保经济增长”倾斜提供条件。随着维稳政策累积效应的出现,市场回归稳定只是时间问题。

  股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投资者的理性参与。直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真正成为股民“价值投资”的首选目标,而不仅仅是用来炒作的凭证,中国股市才能说是一个健康的股市。在“维稳”阶段,让公司、股民、机构都接受市场教育,形成正确的市场观,对未来国家金融、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不可逾越的必修课。因此,可以预见,维稳仍将是一个长期的政策。

  维稳是中国经济大层面的需要。股市作为中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为已经展开的中国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资金保证和来源。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的挑战,全国性的产业链升级,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维稳,不仅仅是为奥运,也不仅仅是为一个局部的股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