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股市 切忌一知半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 14:36  《理财周刊》

  总之一句,投资市场中,最让投资者输大钱的,是“半真理”性质的投资教条,投资者在认识上一知半解时输了个精光。所以投资上,凡事千万要弄个明白,不断学习、思考和发问。

  石镜泉

  今年以来,投资者大多出师不利。为什么会输钱?投资者很少问这个问题,他们通常会问的是——怎样赢钱。

  投资失利,往往是因为对市场不认识,有误解。很多股民不是输在选股,而是输在不恰当的时间买了股或卖了股,这都与认识和误解有关。

  我们先来谈谈认识问题。

  以前投资教条都谓,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因此投资者为减低风险,宁可接受回报较低的债券。结果怎样?如今使全球金融市场风雨飘摇的正是债券。本来,以房地产作债券的抵押品是十分可靠的,因为起码有砖头在手,不过今时美国房屋这块砖头是烫手的。之所以会烫手,是因为这类次贷债券的组成有问题,不像十几年前全以优质按揭来作抵押品,而是掺入了20%的次级按揭作抵押品。这只20%的“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使另外的80%也没了价值或大打折扣。这并不是债券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推出这些债券的机构有问题。

  在未来两三年,那些买了Perpetual Bond的投资者可能要面对无息收甚至血本无归的悲惨结局。所谓Perpetual Bond是无赎回年期的债券,只有当发行机构想赎回时,才会被赎回,否则投资者可以持债百年也没有拿回本金的机会。理论上,如果一直有高息收,也没什么问题,还正合收息投资者之意。不过,这个所谓Bond(债券),根本不能叫债券,只可叫优先股。债券的定义是有息收,本金也可收回,但如果发行机构破产,则可能无息又蚀本。而Perpetual Bond,如碰上发行机构破产,其摊分资产的次序往往仅在股票之前,而在所有债券之末,所以等同于优先股。更重要的是,有些Perpetual Bond的条文谓,投资者可以无休止地持债,如遇上发行机构无力派息,未被派之息日后可以不补派。不少欧美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要增资本才可度过今时的信贷紧缩难关,发债发股都有难度,便推出这种披上债券外衣的股票,以图多揽些资本来周转。

  债券息低,对不少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因此产品设计者会推出这类比一般债券息高,又与一般债券差不多稳健的产品出来。息高与稳健,本身是个矛盾,一如吃饭可以不用付钱,但限于救济饭。请不要忘记,之所以有救济饭给你吃,是因为家破人亡,这个“饭钱”实在不低。由此可见,回报跟风险,在以前是可以划上等号,但今时是不一定的。

  总之一句,投资市场中,最让投资者输大钱的,是“半真理”性质的投资教条,投资者在认识上一知半解时输了个精光。所以投资上,凡事千万要弄个明白,不断学习、思考和发问。

  除了在认识上出现问题,还有就是“误解”,包括三方面——错误解读走势、错误解读经济数据、不真实的预期。

  要想不产生误解,必须先要明白大趋势。投资者之所以对市场有不切实际的预期,原因之一就是不识大势。

  这个大势是经济循环之势。虽然有观点指,今时已没有了经济循环这码事,因为在经济环球一体化下,经济循环已变异,调整期大为缩短或拉长。其实,经济循环所经历的是兴衰,其中所涉及的是利率升跌,而利率又一定跟金融市场有关。

  一般来说,商业周期、股价、商品价格、利率、工资有着密切关系(见图)。股价会比商业周期早6个月见顶,又会早6至9个月见底,商品价格、利率、工资变化则会比经济周期慢6至9个月。

  香港近期不断有工人因要求加工资而罢工,各国纷纷进入加息周期,商品价格也跌了下来,这可能预示着底已不远。目前股价已经很低,虽然不能轻言见底,但肯定到了买入的时候了。

  认识了大趋势,可以对时好时坏的经济数据,不兴奋也不心淡。当然,好坏因素会不断变化,但又一定要有时间去演化,除非市场出现了突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