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南车:南车人的,中国人的,世界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02:25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张辉

   近期,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顺利拿到中国证监会批文的消息,成为业内人士和市场关注的热点。在此之中,中国南车欲借力资本市场走向世界的战略部署,更牵动着中国铁路设备制造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

   因为,中国南车不仅是南车人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

  南车人的

   在中国南车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篇故事:青藏高原,天堑横亘。把火车开到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方,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由于需要克服高寒缺氧、低气压、强紫外线和异常多变的气候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高难问题,就连外国人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经过南车人的努力,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青藏客车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圆满完成了首发运营。

   美联社报道,青藏客车向世人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自主创新的实力。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不无自豪地表示,这就是南车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创新成果。

   南车人的干劲不仅体现在不畏困难,更体现在面对困难时所采取的进取精神。关于这一点,或许中国南车的发展历程,正是最好的注脚。

   和许多企业一样,中国南车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才能拥有市场主动权。为了尽快让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水平与世界接轨,中国南车选择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中国南车总裁郑昌泓曾提出,“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南车必须以掌握核心技术作为立身之本。”为了防止简单的“拿来主义”带来“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的尴尬,公司管理层形成共识,一定要做好引进技术与合资合作、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的关系。

   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南车着重在技术引进中的消化吸收配套投入上做文章。根据《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披露,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费用之间的比例仅为1:0.6,而在韩国和日本,这一数字则为1:5和1:8。基于此,中国南车做出了“1:3”的决定,加大引进技术过程中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

   事实证明,中国南车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目前,中国南车已拥有变流技术国家工程中心、高速列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和5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工作站、6家经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中心,并在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就这样,中国南车在高端产品技术的掌握上,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走完了国外企业需要二三十年才能走完的历程。中国南车技术实力的跨越式提升,令业界瞩目。

   据了解,在南车人的努力下,目前,高速动车组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和牵引控制、列车网络控制和制动系统等九大关键技术,均在南车内部实现国产化,整车国产化率超过80%。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中国南车自主设计制造的6列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动车组将正式投入运营,实现从北京到天津全程仅用半小时。在此之前的线路试验中,这种自主研制的高速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近390公里/小时。

   对此,赵小刚认为,这是中国南车集体力量、创新智慧的结晶。他说:“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团队的精髓在于合作。在中国南车高速动车组产业链中,南车人齐心向着同一目标拼搏创新,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人的

   和很多企业的成功历程一样,中国南车的成功,离不开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铁路行业建设潮,是中国南车迅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南车的发展,正是中国铁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9万公里以上,到2020年将达12万公里;到2010年将建成21条客运专线,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25000公里。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已全面铺开,中国铁路成为世界铁路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将全面带动高速列车需求。最新资料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铁路动车组保有量将达到1000列。

   对此,海通证券于目前发布的一篇投资策略报告认为,正是“中国铁路宏伟的投资计划奠定了宏观调控中南车股份的超脱地位”。报告认为,中国铁路将迎来逾10年的高强度建设,因此,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铁路设备需求国,并具有成为重要铁路设备制造国的可能。

   业内人士认为,受益于中国铁路的发展,中国南车和北车作为我国铁路设备制造业的双寡头,将享受到政府最强的政策扶持和最大的市场份额。而在此之中,中国南车的优势更加明显。

   海通证券认为,中国铁路设备业的机会来自于大马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业务,而机车和动车组制造业的竞争焦点在于高速、重载技术,竞争主要在南北车几家骨干企业之间展开。目前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在高速动车组制造技术吸收并再创新方面取得先机,展现了良好的技术实力;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在机车系统集成和总体质量方面保有优势,所产大马力机车从未出现过重大事故;另外,受益于震后四川重建,南车资阳公司、眉山公司和成都公司又幸运地获得了200多亿元人民币的新订单,其中有500台大功率电力机车、未来5年每年4000辆货车和2008年300台机车修理订单。由于在技术和机制方面先行一步,在市场化的城轨车辆业务方面,2007年南车拿到了超过全国订单60%的份额,远超2005-2006年仅30%-38%的市场份额。而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在已签动车组全部订单中,中国南车拿到的份额超过70%,其中长大编组动车组份额为100%。

   另外,中国南车还具有高额的未列入账内的无形资产。据了解,2004年至2005年,中国政府与国际5大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其中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消化吸收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消化吸收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技术,南车戚墅堰机车公司消化吸收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技术。国家在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上给予了中国南车大力支持。业内人士猜想,由于铁路行业的重要性,不排除国家在以后继续扶持铁路设备制造业的可能。

   受惠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扶持的中国南车,同样将责任视为企业发展的原点,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行动回报社会。记者了解到CSR的三重含义,它不仅是中国南车的英文缩写,而且还是英文Comfort、Safety、Reliability(舒适、安全、可靠)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更为巧合的是,这三个字母在字面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英文缩写完全相同,也恰恰表明了中国南车的责任从形式到内核的一致。

   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赵小刚认为,责任的内涵很多,对于处在重大装备制造业的中国南车来说,首先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他表示,优质的产品是对社会的最好回报,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他告诉记者,“舒适、安全、可靠”不仅代表着代表机车车辆行业产品的特点,也表明了中国南车对用户永远的承诺。

  世界的

   面对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版图,中国南车将战略目标投向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级企业。

   赵小刚表示,中国南车的战略规划是,未来三年内成长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三强”;到2015年,努力向世界500强企业迈进。

   记者在中国南车招股说明书中看到,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南车将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快国际并购或海外建厂的步伐,尽快明确重点项目按步骤实施;二是构建统分结合的海外市场营销体系,丰富海外市场拓展手段,实现由单纯的贸易出口转变成较高层次的技术输出和资本运作;三是综合运用各种业务组合,使整车产品和部件优先占据次发达国家市场,并有选择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积极延伸、开展技术服务,扩大海外市场销售规模。

   另外,记者还发现,在募资投向方面,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实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产业化、国产化项目”一项,就拟投入32.29亿元,占据募集资金的较大比重。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中国南车“不甘现状”的直接体现。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南车已经成功拓展全球市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南车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的出口签约额近6亿美元。今年5月份,中国南车旗下的南车浦镇公司首次获得了出口印度的城轨地铁车辆合同,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向印度出口“零的突破”。这也是中国南车第一次向海外出口地铁车辆整车。至此,中国南车的出口产品已经包括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等轨道交通装备整车所有品种。

   另外,今年6月份,中国南车旗下的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刚与乌兹别克斯坦签订了15台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供货合同。据了解,这是该公司第四次获得中亚地区的电力机车订单。到目前,作为“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的该公司已累计取得出口电力机车订单94台。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南车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先天的技术优势,辅以资本支持,必将使中国南车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南车迈入全球业内三强指日可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