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靓丽半年报后存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 00:47 证券日报

  ——专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见习记者 金然

  首批银行中期业绩预增公告出炉后,显示银行业绩普遍盈利50%以上。在通货膨胀高涨、从紧政策形势下,在其他一些行业赢利预期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银行业的高盈利必有其深层原因。昨日,《证券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

  郭田勇指出,从整体看,在今年信贷紧缩、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上市银行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其原因有三:

  首先,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增加。目前银行业还没有改变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的现状,存贷款利差扩大成为银行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各家银行普遍压缩了收益率相对较低的票据融资业务,提高了贷款占比,尤其是中长期贷款。此前,随着央行的加息宏观政策的出台,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扩大。结构性加息的滞后效应、信贷资产利率的重置、新增信贷资产采用更高的基准利率定价以及信贷紧缩为银行带来了议价能力的提升,上市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扩大,成为推动净利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其次,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加以及“两税合一”后银行税率的下降。中资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的收入结构中普遍发生的一个变化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较快提升。零售银行转型初见成效,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态势。“两税合一”使得银行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率从33%降至25%,仅此一项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就超过10%。

  再次,虽然房地产市场处于“俯卧撑”状态,然而房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率依然较高,且这种贡献率还会有所持续。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商品住宅完成投资6955亿元,增长30.8%。尽管政府对房地产施加了调控,但其作用一般都有个滞后过程,因此暂时还未对银行业绩造成影响。

  虽然,银行业绩增长主要受规模增长、拨备、净息差、成本控制、税收的影响。但是,近几年由于流动性过剩,宏观调控总体处于趋紧的状态,银行业绩高增长背后存在诸多隐忧。

  郭田勇表示,在外部需求减弱以及信贷紧缩的背景下,那些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企业和部分出口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的情况,由此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反弹,拖累银行业绩表现。

  由于存贷款基准利率采用非对称、结构性加息的方法,在滞后效应的影响下,暂时并未对银行业绩造成副作用,利差收入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此前,央行加息自然有其行道,可以看到,央行采取了非对称、结构性的加息方法,有关测算显示,2008年需要重新计息贷款的比例是30%-40%,存款只有10%,这表示加息的滞后效应带来的是净息差的扩大,再加上银行自身对利率的浮动权,息差扩大应该是他们努力控制的方向。

  基于对趋紧的信贷政策以及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考虑,银行在贷款发放方面显得更加谨慎,加大了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通胀使得企业在贷款成本加大和价格管制之间陷入尴尬境地,利润空间不断缩水。

  正如上面提到,各方面的变动均对利润产生影响。可以想象如果挤掉这些水分,业绩数据应该会有所下滑。

  不过应该看到,宏观政策面对的是整个国民经济,而并非仅仅针对银行业,银行也只是这些政策的接受者,现在的高盈利只能说明我国银行在成长,需更加懂得如何有效利用国家政策。高盈利的背后关键还在于自身治理结构向好,业务结构优化,风险控制加强,竞争力上升等等,这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