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海外并购应着眼亚洲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 03:5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王勇

  近年,我国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在国际并购的竞技场上崭露头角。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我国输出金融资本的时代已经到来。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起,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达1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使得我国金融企业能以更少的人民币购买海外金融资产,降低了收购成本。要能够提供一个更强大的地区性机构的价值定位,也许可通过并购来实现,这对于吸引、培养和保留顶尖人才以及赢得机构投资流将至关重要。同时,海外并购可以为业务处理和后台业务的集中创造机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还能创造比其他本土市场竞争对手更低、更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当心欧美危机弥漫

  若从并购地域上分析:受次贷危机影响,一些欧美金融机构必须作出巨额资产冲减,有的资本充足率可能滑到6%以下,急需新资金助阵压场。因此,大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目前是购买欧美金融机构的绝好时机。一些商业银行也纷纷先行去抢海外并购的第一块“奶酪”。如去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以29.81亿美元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持股2.64%;10月,先后有民生银行3.17亿美元收购美国联合银行9.9%股权,中信证券10亿美元收购贝尔斯登6.6%股权,工商银行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11月29日,又有中国平安宣布以18.1亿欧元(约27亿美元)收购富通集团4.18%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然而,当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国金融企业欧美并购和投资也损失惨重。其中,中投公司参股黑石巨亏,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合作也宣告流产,这就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中国不应将辛苦挣来的外汇浪费在那些愚蠢的海外并购上。依笔者之见,眼下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还是应当把眼光重点放在亚洲市场。

  亚洲市场应成重点

  开发亚洲市场由高利润驱动。目前,亚洲市场的利润普遍高于发达市场。例如,泰国和菲律宾的信用卡利润平均在1000至1300个基点,但在欧洲和美国却分别只有600个和300个基点。多数亚洲市场的共同基金收费往往比美国和欧洲高出300至400个基点。

  亚洲市场的高资金、高技术渴望。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已过去十余年,但亚洲金融业仍然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发展期。在许多亚洲市场,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和净收益等财务指标尚未恢复到健康水平。虽然国内整合已经发生,但很多新生大型银行仍然比较虚弱。另外,随着客户偏好的变化、外资机构的进入和新技术的涌现,多数亚洲银行尚未准备好去应对日益变化和日趋自由化的环境。正因为此,就出现了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际金融资本的融资“饥渴症”。

  亚洲市场能够创造多种增长方式。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相当多的政府牵头或市场主导的国内整合(马来西亚银行减少一半,印度尼西亚减少36%,泰国减少33%)。新加坡市场的饱和点更为显著,在利润压力与日俱增的环境中,一系列世界一流外资机构都瞄准了亚洲同一批有吸引力的客户。目前,在这种市场上,机构已经或正在创造出新的增长途径。

  文化接近易于管理

  亚洲文明圈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这是亚洲特别是东亚作为一极而成立的文化基础。儒家文化倡导集体主义、“社会理性”,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这种价值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与普世特征,它能在未来的世界里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共同的文化基础,使得我国银行业在亚洲市场的并购以及管理效率能大大提高。

  尽管全球性和地区性的金融巨头在上述某些方面和中资银行相比尚处于劣势,但凭借其已有的相当的市场影响力、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敏的经济触角以及作为国际战略投资者的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他们在亚洲市场的并购所向披靡,并且收益丰厚。例如:2006年,渣打银行91%的利润来自亚洲,汇丰银行为47%,花旗银行为31%。所以,笔者提醒,在我国资金蜂拥而出的时刻,不要忘记,亚洲市场的金融并购竞争也是异常激烈。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还需要苦练内功,赢得亚洲并购的参与权。

  笔者认为,具备了如下条件的金融机构,才有资格有能力开展海外并购:一是在资产和市值方面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在内部建立起专有的信用评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高超的可供输出的技能,赢得吸引人才和资金流的显著的市场声誉;二是进入有吸引力的大市场并且可通过技能传授为目标银行增添大量价值;三是面临国内市场饱和而在向地理和文化上比较接近的市场进行扩张;四是购买可利用其特殊专门知识和技能增添价值的资产组合的单一业务机构;五是顺应亚洲的经济重组而低价买进不良资产的私募机构。从未来五年的金融并购战略来看,立足于亚洲市场,开展交易规模不大、只拥有对方少数股权,旨在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并购活动应成为主流。并且,依托于中国投资公司以伙伴的身份出资,帮助中国银行业“走出去”,与之共同参与海外并购,也将成为市场推动因素之一。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