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亚洲:挑战迟早要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4:10 第一财经日报

  林纯洁

  次贷危机从美国爆发,当地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经济前景令人忧虑;英国房价紧随美国开始出现下跌;在欧元区,危机集中于金融机构;相对而言,亚洲似乎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

  不过从股市看却是另一番场景。截至周一收盘,标普500指数跌幅为12.83%,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接近14%,而欧元区各大指数跌幅均超过20%;而亚洲(除日本),股市出现了最为惨痛的下跌。在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跌幅前三名中亚洲占据两席,分别是排名第一的越南和第三的中国。

  这有点难以置信却不无道理。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风险包括经济减速,基本生产资料价格上扬,通货膨胀高企……这对于亚洲的伤害可能最大。

  美国经济前景无疑是当前全球经济中最为羸弱的一环,这对亚洲影响重大。如果将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我们看到美国位于需求一方,而亚洲是处于供给一方。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曾广为诟病,但是这种海市蜃楼般的美景依旧令人迷恋。改变的前提需要亚洲需求的回升以及美国消费的节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包括民族传统方面的改变。

  更令人担忧的是原油价格上涨对整个亚洲的影响。

  亚洲目前的贸易模式使这个地区可以像一个整体那样运作,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Stephen Jen对于这种模式的描述是:其他亚洲国家将半成品和资本输入中国,而中国则将成品销往西方。

  这种贸易模式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低廉的运输成本。如果交通运输成本足够低廉,那么亚洲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而长途的货运不会给成本带来过大的压力。

  而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扬,这个基础出现了动摇。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来料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总量曾在2001年达到57%,而现在是44%。

  运输成本的提高可能会抑制贸易全球化的进程,而在过去20年,亚洲经济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

  能源和其他基本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扬也推高了亚洲地区的通胀水平。相对于欧美,亚洲的中央银行一般与政府的关系更为紧密,所以在货币政策的制定方面会更加偏向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可能导致央行在应对通胀问题时的态度不够强硬。通胀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很多时候通胀就像是牙膏,一旦被挤出来就很难再回去。所以我们可以预期,一旦通胀压力大幅增加,亚洲央行可能会被迫作出激进的应对。

  另外信贷危机的爆发使市场对于风险定价有了重新的认识,风险重估提高了资金的成本,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这种影响将会更大。更加谨慎的投资者往往在投资新兴市场的时候会要求更高的回报,因为这些市场风险往往更高。

  运输成本和资金成本同时上升,将大大降低劳动力在最终商品价格中的比重,使得亚洲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下滑。作为亚洲最大的市场美国,由于运输成本的攀升和美元的下跌,我们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更多“美国制造”产品的出现,而对于亚洲而言,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庞大的产能寻找出路。

  虽然从长期来看,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是亚洲迟早要面临的挑战,但股价的下跌可能暗示着这是漫长而且艰辛的历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