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收流动性为标 抑制通胀是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02:00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编前语:央行选择在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央行此举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对资本市场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本版就此追踪采访了业内专家、学者和机构投资者。

  透视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上调的动因和影响

   收流动性为标 抑制通胀是本

   数量工具组合创新仍将担当重任

   “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回收流动性为标,抑制通胀才是本。未来央行还将继续采用数量型货币工具的组合来达到调控目标,并且调控的方法会出现一些创新的形式。”这是业界专家对6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后续货币政策的看法。

   6月13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强调,要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传染性风险,防止经济结构不合理产生的风险,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机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也强调,2008年,由于国内经济运行中面临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各地区应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周小川5月10日表示,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最近一二十年来所形成的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有关系。流动性过剩会推动物价的变化,特别是初级商品价格的变化以及投资的高涨、房地产价格的变化等等。货币政策诸多政策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需要有所平衡、有所取舍。中国的货币政策当前更加关心的问题是反通货膨胀。

   由此不难看出,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通胀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着力点。

   由于6月4000多亿的到期央票和到期回购增强了对冲必要性,且前期外汇储备激增加大了资金回笼压力,所以,6月份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主要着眼点在于“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但专家分析指出,加强流动性管理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归根结底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胀。

   从金融数据看,货币层面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压力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意外大幅反弹,同比增幅从4月的16.94%升至18.07%,创4个月来新高。M2强劲反弹对未来通胀产生新的压力。

   同时,5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幅达17.93%,低于M2。这是M1、M2的“喇叭口”一年多来首次反转。这很可能预示着新的流动性压力正在汇集,银行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加剧,加大了未来通胀上升的风险。

   5月PPI同比上涨8.2%,CPI同比上涨7.7%,这是二者的“剪刀差”一年半来的首次反转。上游价格向下的传导压力加大,输入型通胀风险增加。上游价格过快上涨终将传递至消费终端,PPI上涨成为未来通胀的最大隐忧。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强调,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因素:结构性价格上涨;外部输入导致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货币流动性过剩。这三个因素当中,货币的流动性是目前危险性最大的。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给中国价格重估带来巨大压力。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张涛也认为,2700亿左右的顺差,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严重的失衡。经常项目顺差反映到国内经济,就是储蓄远远高于投资。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它的另一面就是现在的高顺差。由于存在这么大的顺差,国家积累了很大一笔的外汇储备。同时,还有大量的外资流入,这一切都导致现在国内的流动性非常多,尽管货币当局、金融当局花了很大的力气,将流动性尽量减少,但这个压力始终是持续不断的。

   5月贸易顺差达到202.1亿美元,虽然同比略降22.1亿美元,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不排除有“热钱”藏匿其中的可能。顺差继续向国内输入流动性,从货币层面加重了通胀压力。外商直接投资仍在快速增长。1—5月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427.8亿美元,同比增长55%。目前中国由于加息、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投资环境不如前两年,而外商直接投资却仍在大幅上升。从外汇流入来看,各种渠道的外汇资金流入为国内流动性带来新的压力,成为不容忽视的通胀风险来源。

   抑制通胀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最大现实问题。专家称,从政策工具选择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对减小了上调基准利率的必要性,这实际上避免了人民币汇率由于利差变化而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5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从“对美升值,对非美贬值”的不对称结构也转变为更大范围的全面升值,如此背景之下,提高利率可能性的降低将减小人民币升值预期,一定程度削弱国际投机资本流入的动力。

   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褚洪波认为,抑制通胀将是长期的任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任何急功近利的措施,都可能欲速不达,导致负面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从政策工具上看,加息、升值等价格工具并非抑制通胀的唯一办法,而数量工具虽然不能治本,却最有效,能够立竿见影地回笼流动性,从而对抑制通胀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数量组合工具还会继续以创新的形式被频繁应用。比如,这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分两次执行,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有助于提高市场各方对政策的预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