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深究A股暴跌根源:现有经济秩序受到空前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4日 15:36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和讯信息首席分析师 文国庆

  石油价格引导的全球性通胀不但改变了股票市场的运行趋势,也在挑战着当今世界的经济秩序。本周,从越南开始的金融危机正在通过韩国、印度、中国——直至向全世界扩散,在悲观的心理预期下,A股市场也连跌4天,创下了4年以来的周跌幅之最——13.84%。

  创纪录的跌幅,尤其是击穿3000点以后出现如此大的跌幅,引起的震撼和恐慌是可以想象的,用任何煽情的语言描述也都不算过分。但情绪归情绪,生活还得继续,冷静之余,我们还得深究市场出现这种暴跌的原因。

  谁是暴跌幕后黑手?

  如果把暴跌归咎于政策不救市,那是有失偏颇的。很显然,在全球股市出现暴跌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出手救市找不到明确的理由和具体的发力点,如果盲目出招,反倒可能招致更大的抛盘。如果下跌是由于股市高估引起的,那也过于勉强,毕竟目前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低市盈率时期之一,境内外市场的差价率也是历史最低的。如果你问散户为什么抛售,最多的答复是技术上破位了;如果问基金经理,最多的答案是企业盈利预期降低,政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如果把散户的回答看成是一种盲目行为,那么基金和法人的行为就无法忽视,必须理清这种逻辑的主线。首先,说货币政策是从紧的似乎有一些道理,今年以来央行一直高喊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也在大幅提升,但是5月份M2的增长高达18.07%,这表明总体上货币并不紧。考虑到从今年以来,尽管通胀率大幅上升而利率一直不调,我们更应当把“从紧的货币政策”看做是一种中性的货币政策,提升准备金率,纯粹是为了应付热钱冲击。此外,金融数据也表明,今年以来无论企业存款还是居民储蓄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显然,钱也是不缺的。

  高油价扭转企业盈利预期

  盈利预期的转折性变化也许是问题的关键。为什么盈利预期半年前是增长30%以上,近期却大幅下降甚至会出现负增长,这个转折性变化的根源在何处?国际期货市场给出了答案。今年以来,国际石油期货的价格出现了出乎意料的上涨,在前几年连续上涨几倍的基础上,今年又大幅上涨了50%以上,而且目前依然没有出现调整的迹象。这个涨幅意味着什么?我在两周前的分析中说过,即石油价格维持在130美元水平,对于我国今年企业盈利的负面因素是8800亿元人民币,仅此一项就可能使今年企业盈利增长出现负值,如果涨到150美元甚至200美元呢?企业盈利会大幅下降,整个中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

  显然,在正常情况下中国经济是容忍不了这种高油价的,如果不想出现危机,除非出现下面两种情况:第一,国际油价冲高回落并稳定在120美元以下;第二,中国的出口产品能够大幅度涨价,抵消由于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冲击。从目前的情况看,石油价格尽管剧烈震荡,但还没有出现趋势性回调的明显征兆,使得第一种途径还看不到曙光。第二个方面呢,由于中国制造业品种繁多、企业分散,几乎没有什么定价权,按照传统的方式很难把售价大幅提升,因而企业成本无法转嫁,沿海出口企业已经出现了倒闭浪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政府对于成品油一直实行价格管制,在石油企业承担亏损的同时,政府额外进行巨额财政补贴。

  很明显,财政补贴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到位,也不能持之以恒。目前政府对石油企业的补贴最多是1500亿元,如果是8000亿元、10000亿元的成本呢?只能由企业承担,而企业一旦不堪重负,只能选择倒闭。

  石油价格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对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定位发出了挑战。在中印、欧美和石油国家的三角财富博弈格局中,中国目前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也是受损害最大的一方。

  新旧秩序转换 股市震荡难免

  与石油涨价相伴,粮食涨价问题也是大同小异,这一方面会大幅推高全球通胀,同时也会急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成本,很可能使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之路中途夭折,而这个过程的初始征兆就是金融危机。

  我不是说金融危机一定会在中国发生,但在越南和印度已经出现了一点苗头,亚洲和中国股市的暴跌,也是市场对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的预期所致。

  总体来看,中国过去30年的运行模式可能已经到了该终结的时候,而终结这个模式的直接因素就是石油危机。旧的秩序行将摧毁,新的模式将会建立,而在新旧模式的转换过程中,股市的震荡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以往的分析模式也会改变,在分析模式没有确立以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很难估计多少点才算跌到位了。-

  -13.84%!本周上证指数创下了自6124点以来最大的周跌幅,而从日线看,连拉8阴也被人们形容为惨烈的“八女投江”。都说不破不立,但破到什么程度才能开始立,是人们更为关心的话题。在CPI与GDP的两难之间,加上汹涌的热钱搅局,打破国内和国际落差巨大的油价,谈何容易!“相机抉择”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中小股民是悲哀的,对资本大鳄,却很可能是血嗜的良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