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红五月魂断:股市五大余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06:25 理财周报

红五月魂断:股市五大余震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桂浩明/文

   近一个多月来,股市呈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就大盘而言,自2990点开始反弹,在运行到3786点以后,未能继续走高,转而掉头下行。到5月底,股指差不多已经把“4·24”缺口补去了大半。这样,不但是使得人们原先对5月份挑战4000点的预期落空,而且“红五月”也没有成为现实。

    对于这样的行情,有人把它解释为受地震影响。尽管股市行情是不能假设的,但是如果5月份四川汶川没有发生特大地震,也许股市未必会走得如此之弱。不过,人们也应该看到,先前对于“红五月”的预期,恐怕是过高了一点。某种意义上,今年股市也遭到了“地震”——更形象的比喻是股市上涨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了。

   而今,和几个月前不同的是,虽然那些导致股市大幅下跌的“主震”已经过去,但“余震”不断,市场并没有到了可以安心休养生息、酝酿反弹的时候。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现在有了很好的“救市”政策,可股市表现仍然较为疲弱的原因。进一步说,如果“余震”还是不时出现的话,那么的确很难想象股市会有很大的行情出现。

   “余震”一:汶川地震冲击仍在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到现在已经半个多月了,它对股市的冲击,也经历了逐渐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地震刚发生的时候,人们的普遍反应是惊恐,毕竟32年来没有遇到这样大规模的强烈地震,而且此刻股市行情又相对比较疲弱,因此这一冲击袭来,大盘难免有较大的震荡。

   过后,随着相关信息的及时披露,人们开始慢慢镇静下来,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地震影响,加上“义市”观念在短时间内膨胀,也就导致了震后不久行情平稳甚至明显上涨。

   然而,当抗震救灾从救人为主进入到灾民安置、场地清理、防止次生灾害以及规划灾后重建的阶段时,情况就有了变化。此时,人们面对的是灾情不断扩大、损失持续上升乃至救灾难度进一步上升、灾后重建难度大幅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得不更深入地思考地震引发的全方位冲击了。

   在股市中,人们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时下市场已经摆脱了震后初期对“抗震板块”的跟风炒作,对于地处灾区的川渝板块也不再是盲目做多。相反,那些在地震中严重受灾的上市公司,其估值开始了理性下降。投资者关注着当地堰塞湖抢险,因为如果那里出现大的问题,股市难免也会因此而明显下跌。当然,大家更多关注的还是地震对物价、对紧缩政策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所有这些,应该说是股市运行中不得不考虑的“余震”因素。

   “余震”二:高油价损伤经济基础

   如果说,从经济运行格局而言,四川汶川地震还是局部事件,并且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对股市也不会构成太大的直接影响。但是,国际市场上的高油价,其破坏力就大得多。

   曾经有研究机构测算过,在目前条件下世界各国对于油价的最大承受能力是每桶120美元,而现在油价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这个水平。高油价意味着国际经济秩序变得更加不合理,意味着世界财富不公平分配的加剧,也意味着更为严重的全球性通胀。

   其结果就是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乃至出现滞胀。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高油价将激化国际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导致地缘政治危机。所有这一切,都会传导到中国国内,并且影响到中国股市。

   还是就股市来说吧。在高油价的背景下,为了维护国内物价稳定,国家不得不控制成品油价格,导致石化行业利润下滑、炼油行业大面积亏损,相关上市公司深受其害。同时,考虑到这种价格扭曲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人们担心一旦成品油价格放开,其他企业有没有能力充分消化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

   不管怎么说,高油价吞噬着企业利润,严重损伤了经济。很难想象在高油价背景下,股市会有明显的上涨行情。5月份以来,海外市场原本走势相当不错,但是随着油价突破120美元、130美元,特别是当200美元的预测也出现时,海外股市选择了下跌。其冲击波自然传到了国内,引发了国内股市“余震”。在某种意义上,股市将是高油价的牺牲品。对于这样的前景,人们至少要有心理准备。

   “余震”三: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下滑

   今年以来,股市之所以会发生大幅下跌,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担心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放缓有关。实际上,如果以季度为单位分析的话,去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高峰是在二、三季度,到了四季度实际上开始出现回落。而今年一季度,这个趋势十分明显了。也因为这样,高估值的股票失去了支撑,分析师纷纷开始下调股票的评级,投资者也开始大量沽出股票。

   目前的情况是,在很多机构投资者看来,虽然现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不那么贵”,但是如果其业绩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那么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股价仍然是偏高的。这样,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有无保证上。坦率地说,现在对此的确难下结论,虽然有研究认为,今年二季度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像原来估计得那么差,但这个判断是否可靠一直有争议。

   作为谨慎的投资者,在看不太清楚的时候,也许更愿意等待观望。就时下的状况来说,房地产上市公司今年二季度的盈利状况就不乐观,加上在一季度形势就不妙的石化、电力——仅仅是此类信息,就足以导致股市震荡。“4·24”以来股市的走势以及板块分野,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就像“余震”一样,时时威胁着人们。

   “余震”四:限售股沽压有增无减

   如果说,以上这些“余震”因素,尚不全然来自于股市自身的话,那么现实中的股市,客观而言存在着来自其他方面的“余震”。譬如说限售股流通。

   监管层对限售股流通进行规范的做法,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但是,就限售股本身而言,在解禁后具备了流通权,其在二级市场卖出是必然的。经过规范,现在30天内只能在二级市场卖出1%,这样一来实际上使得卖出股票有了额度限制。这种限制当然制约了限售股的直接流通规模,但客观上也会使得一些限售股股东为了不浪费额度而利用每个时点足额抛售。

   实际上,减持压力并没有明显减少。另外,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借道抛售的情况也不少见。现在,人们经常会依据统计数据,得出有几个月限售股解禁的数量不大。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解禁限售股的总量在不断累积、大幅增加。这种供应的扩张在缺乏有效需求的情况下,只能导致股市失衡。最终,限售股的增加也就成为了“余震”导火索。

   “余震”五:投资者信心不断滑落

   说到底,股市是个信心的市场,当投资者缺乏信心的时候,股市的基础也就不再稳定,“余震”也就不断出现。长达半年多的持续下跌,特别是超过50%的跌幅,给投资者的打击很大,没有了财富效应,也就没有了投资热情。

   管理层一度大规模批准新股票型基金发行,把这个作为平衡供求关系、改变行情单边下跌走势的突破口。但是,实践的结果却难如人意。虽然基金批得很多,但是销售非常困难,有的甚至在延长募集期后也只发行了几个亿。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其说是基金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不如说是投资者失去了对股市的兴趣。而一个股市如果没有投资者对它感兴趣,那么其走势不可能乐观。

   很多人感慨:为什么只有几个月时间,股市就从受人追捧变为乏人问津?其实,这方面的原因很多。就市场本身而言,无休止的再融资、大量的高价IPO、不合理的权证创设制度、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缓慢、对违规现象的打击不力、金融创新的迟迟没有进展……如此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成为增量资金不愿入场、存量资金试图外流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有人把中国平安提出天量再融资方案视为股市的一场“大地震”,那么现在至少类似的“余震”还并不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缺乏信心是很自然的。现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成交萎缩、热点轮换迅速、个股可操作性差这些问题,都与之有关。而且,在短期内还看不到投资者的信心止跌回升的迹象。

   地球上的余震会拖延救灾的进度、影响灾后重建的步伐。股市上的“余震”呢?它对行情的破坏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些“余震”就是股市中仍然不断释放的利空因素。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指望这些利空因素都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身化解,因此大家都应该有所作为。否则,就不仅仅是“红五月”不红的问题了——弱势调整长期存在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