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清议:股市持续调整真正问题在于油价干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06:25 理财周报

  清议

  油价处在第二个重估时期 价格干预不去股市不涨

  过去8个月来,我曾在多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强调价格干预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并重点突出了针对成品油的价格干预对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两大权重股走势构成的无与伦比的杀伤力。尽管当时大多数分析人士对市场陷入持续调整给出的诊断倾向于大小非减持和再融资,但我丝毫不怀疑真正的问题在于价格干预。

  接下来,如果不尽快解除价格干预,我断定股市的情况会变得更糟:不仅受干预程度最大的石油股会在二季度亏损加大的预期下陷入新一轮下跌,同样遭遇价格干预只是程度相对较小的行业板块,诸如电力、化肥、农药等,都会面临进一步的调整压力,而且其他行业板块的业绩连同股价也未必不会受到拖累,以至于市场重新被空头气氛所笼罩。果真如此,投资者所憧憬的奥运行情有可能终将被化为泡影。

  我不是在渲染空头气氛,而是在呼吁尽快解除价格干预。

  首先,价格干预的做法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说,尼克松政府曾在1971年-1974年先后发动过两轮措施严厉的物价管制,但到结束管制的1974年,美国的物价指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冲上了两位数,达到11.04%,而1971的物价指数尚不足4.4%。其间,虽然1972年的物价指数一度下降到3.2%,但随后一年迅速反弹到6.2%以上。由于目前国内物价水平远远超过政府去年底制订的调整目标,有充分理由相信,价格干预至少不会在2008年获得成功。

  其次,价格干预不成功的关键在于干预者的一厢情愿,忽视了市场固有的长期价格重估趋势。理论上讲,物价的变化大都可以归结为波动、错位或重估。其中,起伏不定的短期价格变化为波动,持续几个月沿着一个方向上涨或下跌的价格变化为错位,持续几年或更持久地沿着一个方向上涨或下跌的价格变化为重估。尼克松政府当年的物价管制之所以失败告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石油价格处在重要的重估时期,表现为十分明显的成本推动性物价上涨。如果没有说错的话,目前的石油价格处在第二个重要的重估时期,这与当年尼克松政府的遭遇颇为相似。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国内的价格干预获得成功当然是一厢情愿。

  第三,价格干预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在不久前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就公司治理授课时,我曾提醒学员注意:价格干预可能是良好公司治理最大的障碍。其原因是价格干预最直接地违背了公司治理的核心原则,不是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而是毁灭股东价值。仅就中国石油而言,由于在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期间遭遇冻结成品油价格,公司业绩骤降,股价暴跌令股东价值按市值计算损失近6万亿元。必须承认,股市以及股票投资者为价格干预付出的代价是最为惨重的。

  在更大的范围内,针对成品油市场进行的价格干预不恰当鼓励了石油消费,使得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政策成为一句空话,由此付出的干预成本同样不容忽视。很大程度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之所以突破每桶135美元,正是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行政干预成品油价格的结果。而近期原油价格的回落,明显是受到印尼、台湾地区宣布放松成品油价格管制以及因此约束石油消费增长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个因素决定了有关方面可能在近期放松价格干预政策。其一是在临近奥运会时期再度出现的油荒迹象,预示着国内成品油供给将在需求暴增的奥运会期间陷入空前的短缺状态,如果不提前透过上调成品油价格的方式抑制需求,后果难以预料。其二是北煤南运的陆上运输大动脉——大秦线将在6月初进入为期50天的检修,这无疑将导致南方大部分地区原本就告急的电煤供给更加困难,在继续控制电价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前所未有的电荒。

  我记得有关部门在为冻结成品油价格辩解时,曾提到另一个可替代的方案,即面向部分无力承受价格上涨压力的群体发放补贴。据说,之所以未选择这一方案,是由于牵扯到大量的计算性工作。现在看来,为了减少价格干预的成本,有关部门付出这样的劳动是很值得的。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