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缺乏三大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 18:23 《理财周刊》

  中国内地在自身主板资本市场政策法规、投资者观念、做空机制、做市商机制、退市机制都尚未健全到位的情况下,就毅然决定开设创业板市场,令人感到有些不安。

  文江南

  4月14日,一证监会人士对有媒体称创业板可能暂缓推出的消息辟谣,称“创业板的推出工作按原计划执行,并未推迟,4月将推出创业板IPO正式办法。”此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1月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系统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上半年推出创业板。结合这两个消息来看,2008年上半年看见创业板推出应该是概率很大的事情了。

  中国尽管是后发国家,在建立创业板的问题上却并未落后多少。目前全球有40多家创业板市场,其中有13家是在2002年后新设立的。在这些市场里也是问题多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要不毫无特色,要不干脆就沦为“高风险板”,只有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的创业板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新技术、新赢利模式的企业,尽管如此,它们对解决创业板特有的高估值高风险问题也在探索中。中国内地在自身主板资本市场政策法规、投资者观念、做空机制、做市商机制、退市机制都尚未健全到位的情况下,就毅然趟进这波深水,实在令人感到不安。

  限于篇幅,这里不详细讲创业板的运行机制,仅列举三个明显的问题,请管理层三思。

  首先,目前的内地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严重滞后,这将成为创业板的致命伤。

  最欠缺的制度是市场两头,即上市和退市。目前的A股主板市场IPO实行事实上的行政审批制,能不能发行股票由证监会发审委说了算,这种制度是不同于国际惯例的,也是非市场化的。这种发行制度在面对传统企业的时候还能凑合用,因为它用市盈率等指标可以匡算一个大致的发行价格范围,再配合机构询价制度,总算可以不出大的纰漏。

  但是这种制度如果沿用到创业板上,似乎就不妥了。给那些小规模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核定风险和价格,这哪里是区区几个发审委官员和专家能办到的事情?如果他们真有此能力,计划经济不用改革了。纳斯达克为什么成功?就是因为它极强的交易活跃度以及做市商制度,吸引了全世界企业去上市,全世界的投资者去博弈,从而给小企业们的风险和成长定价,如果它们也是靠“美国证监会”审核,肯定要失败。

  纳斯达克另一个成功的制度保障就是退市机制。当年泡沫破灭后,80%的公司退市了,但是剩下的好公司得到更多的资源,成长得更快。如果像A股一样是个ST壳都有人保,还有政府用行政力量帮它找重组者,这种市场还有何效率可言,不过是垄断力量的另一个禁脔罢了。更何况,内地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证券刑事、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大庆联谊官司打了5年,银广夏官司至今未了,到时候创业板大股东们造假上市抛股散伙,小股民手握大把垃圾欲诉无门欲哭无泪,就出大麻烦了。

  其次,内地科技创业环境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资源匮乏,这是创业板的内伤。

  我也曾经接触过不少风险投资者和创业园区的管理者,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国内参与创投的资本大都不是来“孵小鸡”的,而是来“摘桃子”的,参股的大都是具备成熟技术或者盈利模式的项目,其中高科技企业根本不多,倒是连锁饭店、鞋帽制造商之类的居多。笔者不是看不起传统行业,只是疑惑,如果中国内地的民间高科技小企业根本不多,为何要专为他们开个专板?只要在政策性银行里设一个专项融资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不过后来我想明白这个问题了,原来是为了“建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超英赶美”嘛,想想也就释怀了,这比扔300亿造个“文化标志城”强。

  最后,内地主板市场萎靡不振,全球金融资本动荡不休,此是创业板的外伤。

  这个教训不是没有过,几年前有官员就想开设创业板了,但是因为大熊市被叫停。熊市里开创业板有两个危险,第一是进一步杀伤主板市场的资金体系,这个很明显,不用多说;另一个危害是,熊市里的投资者信心普遍不足,甚至恐慌,创业企业上市后,那些大股东和VC、PE们多半会选择套现离场,失去了股权激励,也就失去了认真经营企业高速成长的动力,这不是帮了企业,而是害了它们。

  综上所述,创业板在现在推出,难免遭遇外伤、内伤、致命伤,若“大跃进”式的强推,非明智之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