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三只眼看救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0:20 《理财周刊》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热闹的救市之争发芽于徘徊4500点的2月,升温于跌破4000点的3月,爆发于守卫3300点的4月,一路辩来,一路升级,虽然两派观点针锋相对,矛盾看似无法避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又让我感到一丝欣慰,因为这场论战的实质是:这些生活在同一个国家,面对同一个市场的学者们,以各自所学习和所信仰的理论为支撑,对中国股市的管理方法提出不同的意见。而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理论和意见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思想让中国股市成长得更为健康。无论若干年后的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是对还是错,今天的人们都应该对他们表示致敬——毕竟他们都为中国股市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而真理,自古就是在这样激烈的思想交锋中诞生的!正所谓思想无边界,我们应该对他们探索的精神和勇气给予足够的尊敬!

  翻看中国近现代历史,无疑也是一条一边不停探索和试错,一边又不停争论和思考的过程,从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海防论”与左宗棠“海塞并重论”的国防战略之争,到十九世纪末,康梁“维新论”和孙中山“革命论”的国体之争,从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问题论“和李大钊“主义论”的文化之争,到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孰重孰轻的经济制度之争……在这些争论发生的时候,当时的人们看不清未来究竟会怎样,想不清到底哪种道路最适合中国,于是争论四起。但真理终究是越变越明的,因为历史证明,这些论战最后的胜利者,往往正是中国历史发展所选择的那条道路。

  中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短短18年的历史,并且其实体经济正在承受着经济转轨带来的阵痛,在这样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里,照搬西方经验显然是不行的,但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却又谈何容易。这中国资本市场建设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的实际情况下,作为市场管理者的证监会必须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虚心听取各方意见,而那些为中国股市达脉疗伤、建言献策的各路专家学者,则应该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并且将自己所得出的结论公开,接受全社会的检验和质疑。逐渐的,最有利于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那条道路就会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如果能站在这般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股市的争论,那再回过头来看眼下的救市之争,就会发现中国股市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逐步从政策市向成熟开放市场过渡,因此既不能用简单的救市政策去强化市场和投资人的政策依赖,又不能简单地推卸政府促进市场平稳健康转轨的责任。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股民,我们又该听信论战中哪方的观点呢?现在是应该及早离场还是尽快抄底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没人能知道。但有两点可以肯定,第一,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必定是向着完全市场化和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的方向发展,市场日趋理性是一个必然趋势,而牛熊总会交替,即使今年股市完全转熊也什么大不了,因为股市和股指长期看一定是向上的。第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是健康的,并且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经济奇迹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所以从全球角度看,中国股市依然是最值得投资的市场之一。

  如果我们这样看问题,那你就会发现任何时候离场都是错的。

    相关报道:

    救市预期降温令抄底外资反手抛售中资股

    救市论战背后的逻辑误导

    股市迷茫中救市论战再升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