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整体上市预备动作 中保集团“暗中收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05:50 21世纪经济报道

  不过,冯晓增并不讳言,虽然看好太平人寿和中再国际的业务盈利状况,但他认为,由于2007年香港及A股市场的投资收益预期将无法在2008年重复,因此两家公司在2008年的净利润将难以与2007年持平。

  财险业务短板

  前述香港分析师透露,他在香港联交所资料中看到,2008年后中保集团曾多次增持中保国际股票,目前持有其股权已增至54.02%。而中保国际2007年年报显示的控股权还只有52.55%。

  对中保国际控股权的收紧,直接影响到其对太平人寿、太平保险、中再国际等一系列子公司的控制权。

  中保国际年报中的股权图显示,中保国际100%控股中保资产管理公司、中再国际和华夏再保险经纪公司;控股太平保险40.025%的股权;并与中保控股(控股25.05%)、富通(控股24.90%)共同拥有太平人寿股权,其控股比例最高,为50.05%。

  此外,2007年7月9日,中保国际和中保控股曾将向太平保险增资3亿元,其中中保控股出资约1.8亿元,中保国际则增资约1.2亿元。

  这次增资中,太平保险的另一大股东——工银(亚洲)——并未参与,于是增资完成后,太平保险的资本金由原来的10亿元升至13亿元,中保控股、中保国际及工银(亚洲)拥有太平保险的新的控股权分别为50.398%、40.025%及9.577%。

  上述情况显示,中保集团在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收紧对其下属公司的股权控制,前述分析师认为,这可以被视为中保集团为“整体上市”所作的前期准备之一。

  而中保集团要实现“整体上市”的梦想,除了进一步打造金融控股的概念外,还需要解决集团内部的“木桶效应”问题。前述分析师称,他认为“短板”之一来自于在内地经营财险业务的太平保险。

  按照年报,太平保险录得保费收入35亿港元,同比增长75%。但与2006年的溢利337万港元相比,太平保险在2007年出现了5831万港元的亏损。年报称,出现轻微亏损的主因是由于保费大幅增长导致本年度内较高的展业成本,及目前尚缺乏经营规模引致较高的单位成本及费用。

  不过,太平保险管理层已经做出规划,2008年,“以太平保险目前的基础建设及网络,预期开始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其费用率定会在未来几年间有所改善,太平保险的长期目标是逐年使其综合成本率下降至低于100%之水平。”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