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融资黑洞(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13:59 《商界评论》杂志
一个奇妙的巧合 如果QFII新增额度的正式获批时间向前推一个月,那么,正好是在中国股市接近六千点高位时,同时,也正好是全球首支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时间。QFII需要中国股市下跌,以寻找最佳建仓时机。自此以后,中国股市开始步入漫长的调整阶段。我承认中国股市当时存在市盈率过高等问题,但是,从2007年5•30大跌后一直到A股步入6000点,QFII有几个提到过泡沫问题?相反,在5•30以前,他们倒是拼命强调泡沫,“A股泡沫太大,沪指有可能在今后3个月内跌破3000点”;“目前A股散户持股比例已达65%~70%,高出成熟市场一倍,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见顶信号。”有的外方研究机构甚至露骨地呼吁政府干预——“应采取措施阻止泡沫的进一步形成。”这些来自自由市场的投资者,对行政力量频频招手,令人诧异。随后,印花税率提高,A股暴跌,QFII集体沉默。等到持仓结果公布,人们才发现,QFII实实在在地抄了一个大底。 政策市,被QFII利用了。 这次打压中国股市,最早是从对瑞银抛售中国石油的质疑开始。中国石油由于对指数的影响大(据统计,中国石油每下跌10%就将拖累上证指数下跌200点),正因为这一点,中国石油成为拖累股市下行的重要力量,如果从工具的角度来看,它何尝不是打压中国股市的利器? QFII是更贪婪的逐利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发布虚假的股指报告欺骗国内投资者,也不惜违反中国的法律。 因为境外股东违规买卖股份超过5%,短线炒作获益上亿元而没有公告,南宁糖业从2月21日起临时停牌。这是一起典型的外资股东违规事件。2月20日,南宁糖业披露的一则公告显示:南宁糖业的境外机构股东马丁居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MCIM)、马丁居里公司(MCI)于2007年8月分别买入公司股票716.8469万股及975.4179万股,分别占南宁糖业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73%及3.71%。由于马丁居里有限公司(MCL)是MCIM和MCI的母公司(均为100%控股),MCL被视为持有南宁糖业5.90%的股权。MCIM、MCI于2008年1月4日至1月25日所卖出南宁糖业股份累计已达1453.5656万股,占上市公司股份总额的5.07%,并因此获利近亿元。 而这一短线炒作获利行为,多处涉嫌违规:在“控制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百分之五”的情况下,它未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也未通知该上市公司予以公告。并且涉嫌触犯我国《证券法》。根据该法规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据此,南宁糖业有充分理由和明确法律依据,向MCIM和MCI追讨其短线操作获得的违法收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南宁糖业是MCL在国内A股的唯一一单交易,MCL短线炒作的计划不可谓不缜密,如果说不是提前策划好的,这种巧合实在过于完美!离奇的是,有人竟然发出此事即使起诉也难以执行的论调。我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股票投资,应当遵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持股比例限制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如果触犯中国法律而逍遥法外,法律的尊严何在?对国内投资者是否公平? 一边唱空一边做多 心口不一是外资的常见做法。当股市调整到4000多点,有某海外分析师指出:中国股市即使跌到2000点仍有泡沫。这种论调为何在6000点之前没有出现,反而在股市调整到如此位置密集发出呢?而大量的数据显示,在他高调唱空时候,他所供职的投行却在做多。 当中国平安再融资消息刊发之时,与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的时间相差仅一天。倘若不考虑期限差异,仅以两国基准利率比较,中美基准利率倒挂0.64个百分点。如果以相同期限的市场利率衡量,中美利差已经倒挂近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际热钱不仅受到升值收益的吸引,同时还将受到利差的吸引,“汇差”加“利差”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将对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产生更诱人的吸引力。1月30日,美联储再度宣布降息50个基点,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 当然,热钱进入中国,看重的绝不仅仅是“汇差”、“利差”,而更流入中国的股市和楼市。这与当年日本的情况何其相似!一旦国际热钱打算进入,提前就会唱衰中国股市,炒作中国股市的风险性,以推动股市下跌,而一旦他们建仓完毕,又会借助其能够控制的权威的机构发布唱多信号,以吸引资金跟风,一旦获利足够丰富,达到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悄然抽身而退,从而,产生助涨助跌效应,加大我国股市的波动。 日本股市在热钱推动下,曾经于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其历史最高点38915点。但随着热钱获利退出,日本股市崩盘,到2003年4月,跌至7607.88点,1989年创下的高点至今仍可望而不可及。楼市同样如此。 问题在于,QFII为什么可以随意操纵话语权,甚至影响到相关决策?QFII的声音为何更容易受到有关部门和市场的追捧? 一切皆源于利益。瑞银亚洲矿业主管白仲义在其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将中国神华H股的目标价从此前的35.15港元陡然提升至101港元所引发的风波,很久没有停息。外资报告被神化的光环,为何至今受到一些人的顶礼膜拜? 可怕的漏洞 有关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投资,语焉不详,有人推测了几个版本。其中,有人怀疑将要收购的海外某公司与汇丰存在着联系。在次债危机蔓延的今天,我们必须对种种成本或风险转嫁行为保持警惕。恶意圈钱行为的肆虐——无论是外国公司来圈钱还是国内公司圈钱,都是广大投资者所不能容忍的。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再融资规定不规范,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在用途都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就张开了血盆大口。面对这种贪婪的欲望,难道不应该对制度的漏洞进行深刻反省吗? 在中投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的情况下,我国对黑石基金的投资即已经作出。这种不符合程序的做法,已经使30亿美元的投资亏损近半,中国没有为次债危机买单的义务。事实上,由于我们的大方,一些外国投资者从我国金融投资者获取的好处已经超过了此次次债损失。 一位同行列举了一组数据: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世界罕见;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20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合计将近1400亿,10倍回报…… 对比一下我们购买的美国次债产品,动辄数亿美元的损失,交易结果的反差难道不令我们心中隐隐作痛吗? 中国是一个穷国,许多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下。1978年至2006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减少了2.28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但是,我国划分贫困人口的标准较低,是以人均年收入637元(月均53元人民币)计算的———2007年公布的标准是693元。2003年,温家宝总理坦言,目前的贫困人口标准是低水平的,如果提高200元,贫困人口总数就会上升到9000万。而国际上通用的贫困人口计算标准是人均每天收入低于一美元或者是两美元。即使按最低值一美元计算,综合考虑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差异,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也至少在1亿以上。 动辄数亿美元的损失,如果用到这些穷苦人身上,将给多少人带去脱贫的希望和生活的欢乐? 在崇洋媚外之风自上而下蔓延的今天,谈民族气节之类已经落伍,但是,无论任何一个国家,忽略国民的感受,对外国掠夺者提供便利,都是非常危险的。 回到本文的主题,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庄严承诺发出后,就应该严格监管制度,规范市场,使投资者真正受益而不是产生被掠夺感。-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