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大教授霍德明:林毅夫一席话让我思考来大陆(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11:07 海峡导报

  记者:大陆有许多优秀的经济学家,您觉得台湾学者与他们之间,有什么需要彼此学习的?

  霍:中国大陆的发展,我们看来,非常有趣,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学者交流的机会很多。我们念的都是大致同样的书,大家会经常互相交流,探讨哪些理论适用解释大陆经济现象,哪些不能用于大陆经济。如果这个现象不能被标准的经济学解释,基本道理又是什么?这个基本道理,就是我们经常探讨的一个主题。如果了解了这个基本道理,其实对经济学这个学科本身来说,是有贡献的。

  记者:经常有人说,台湾的经济学家与企业互动比较多,而大陆的经济学家在象牙塔中做研究的现象比较普遍。

  霍: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说法,但我了解这种看法的出发点。其实,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在西方,经济学其实是生活的经验,经济学是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大陆大概只有30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大陆学者虽然做经济学研究,但他们的经济学知识大多并不是来自生活的经验。比如现在五六十岁的大陆经济学者,30年前才二三十岁,那时他根本不知什么是市场,根本不懂西方经济学的精华、精神在哪里。这种没有生活经验的经济学者,当然只能在象牙塔里。而台湾的市场背景跟大陆不一样,它一直没有断过,台湾的经济学者很容易从生活的经验中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东西,能够比较好地跟企业来往。

  关于两岸学生印象 大陆学生用功,台湾学生多元化

  记者:您在北大讲授的《经济学概论》受到很多学生欢迎,您在两岸都有过丰富的执教经历,对于两岸的学生,您有什么样的印象?

  霍:从表象上看,台湾的学生比较多元化,大陆的学生非常用功。大陆的学生,晚上9点以后还经常看到他们在教室里念书;台湾的学生,你可能白天都不见得可以看到他们在教室里上课,他们很会玩,就像美国的学生一样,很多元化。不过,人生本来就是多元的,不见得念好数理化、学好经济学才叫念书。

  记者: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与两地的环境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霍:绝对是。大陆还只是经济发展的初期,台湾成熟一点。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会有很多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优势,而大陆经济发展刚刚开始,时机还没成熟。大陆学生目前很喜欢读经济学,因为在这些大陆学生的想法里,读经济学能够改善他们未来的生活,所以当然要读这个。而目前在台湾,读经济学的人越来越少。我在美国也教经济学,美国小孩对经济学也没有这么热衷,没这么感兴趣。大陆学生喜欢读经济学,这跟职业市场有直接的关系,大陆再发展20年,经济发展更多元化,我觉得这个现象慢慢就会平淡下来。

  关于大陆经济发展:让传统经济学感觉适应不良

  记者:很多人包括经济学家,经常拿目前的大陆与早些年的台湾做对比,您觉得有可比性吗?

  霍:大陆在过去30年中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其实主要是把劳动力多这个“比较优势”(经济学里专有名词)充分发挥出来。改革开放以前,大陆都是搞重工业优先,劳动力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改革开放后,大陆够实事求是,明白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的发挥很重要,于是,不再唱高调,不再坚持什么都由自己去研发,大陆人多,就搞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先进技术则从外国引进。

  台湾原来也主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工资上涨,台湾才开始走向高科技,走向金融等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大陆现在还没到这个阶段。

  记者:您如何来看待大陆的快速发展?

  霍:大陆的快速发展是传统的经济学很少关注过的。传统经济学大都是讲一个小国(或地区),它原来很穷,然后慢慢成长起来,而它的成长过程中,其实对世界的秩序、世界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太多的影响。这种传统经济学的说法和理论,在大陆经济发展中是完全不适用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如此快的经济增长,它是会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和观念的。比如,原来是以美国、欧洲为主的世界,现在突然在东方冒出中国这样一个重量级的经济体,而且冒出来的速度是如此快。我们学经济的人都看到,传统的经济学对中国大陆的发展都有点适应不良。以前的“亚洲四小龙”,它们的发展并没有对世界造成很大的冲击,而大陆现在完全不一样,大陆的发展对全世界的影响,现在是有目共睹。(海峡导报记者 陈小清)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