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是否再融资股东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9:43 《理财周刊》

  本刊记者 张学庆

  平安的再融资方案在一片喧嚣声中,获高票通过。从一致的谴责到股价的涨停,似乎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但股东大会以较高赞成率通过了融资计划,本身说明大部分股东对该计划的认可。各大券商研究员也纷纷表示,看好平安融资后的发展前景。

  政府不能干预

  既然方案高票通过,表明再融资方案符合大多数股东利益,符合公司发展需要。市场也开始趋于理性了。原先的争论渐渐平息。不过,也有言论表示,希望管理层出面否决平安融资方案,以维持市场繁荣。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中国平安股东大会通过融资议案,都在其依法自主决策的范围之内,监管部门对此无权干预。但是直到现在,平安融资方案还没上报到证监会。证监会会依法严格地履行审核程序,最终作出核准与不予核准的决定。

  实际上,希望管理层干预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想法并不高明,多少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上市公司以股东利益为最大化、为股东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上市公司没有义务为了整个市场而牺牲公司股东的利益。用什么手段融资,是以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以什么价格融资、融多少资、在什么时候融资,完全都是一家公司自己的事情,公司董事会完全从股东利益出发,决定其行为。这就像企业为自己的产品定价、为自己的企业招聘员工一样,是企业行使其权利的行为,根本不需要管理层审核拍板做最终决策。上市公司做出融资计划,都有其用意,只要融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程序,就不应该受到干涉。

  股东利益最大化

  再说,再融资本身就是资本市场的最大功能之一,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看,股指在高位,公司股价也被不断提升,这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变化,那么,不少公司趁此好时机推出再融资方案就能理解了,它可以满足市场对其需求。但最终融资能否成功还是由市场说了算,因为交易双方谁都不傻,最终达成的交易价格一定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所以管理层完全不必去操心。在发达资本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有融资不成功的案例,而在我们的市场中,融资个个成功,是因为有政府管制,管制的结果就是定价不准确,投资不理性。所以,经验证明,管理层不会比市场更聪明。

  进一步看,再融资又为什么需要进行核准呢?专家们早已呼吁,应该废止审核制。管理层只需要创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就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最近指出,监管者要保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依法监管。监管者不应该对股市的涨跌负责,而是要对股市的公开、公平、公正负责。要尽力为公众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去托市、救市、压市。因为市场有它自身内在的规律,不应人为去干预它。

  管制退出市场

  联系到基金的发行,谁都看出,证监会把基金发行作为调控市场的手段,根据市场点位的高低调节基金发行节奏。这又是越俎代庖。

  基金发行多少规模,能不能发出去,也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由管理层去规定什么时候该发、发什么基金、发多少规模,本身就是很荒谬的做法,也与管理层的身份不相符合。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市场,是自由的市场。市场有无需求,需求什么,需求多少,都是市场的事,监管部门不会比产品生产者更了解市场,监管部门最后作出的决定,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市场需求萎缩的时候,大量发行基金,造成摊派买基金,而在市场有极大需求的时候,发行极少的基金,造成排队抢购的现象。这样的管制究竟是高明还是低级?

  政府的作用不在市场之内,而在市场之外界定和保护私人产权。我们不要再寄希望于政府干预企业的融资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的观点也许能让人体会目前对于再融资的争论。许小年认为,资本市场的作用原本是为资产定价和分散风险,目前国内市场定价畸形,风险高度集中在政府政策上,其应有功能似乎无一具备,而原因就在于市场已成为单纯的改善民生的工具。实际上,投资者获利的根本之道,乃上市公司盈利的可持续增长,而非股价的节节虚高。由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建立良好治理机制和监督上市公司提高业绩的必要前提是市场的准确定价。

  资本市场的本质是经济性的、商业性的,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造就优秀企业而设,由高风险和高度专业性决定,它不可能直接服务民生,也不是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渠道。如果不认清这一点,资本市场就永远是政府和股民之间剪不断又理不清的乱麻,而政府若不坚决和彻底地退出市场,抛弃“指数情节”,资本市场的改革就无法启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