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瑞信中国证券主管:H股不是牛市 A股风险更大(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1:3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那很多人已经参与了A股,他们2008年该怎么办?

  陈昌华:看投资人关键在乎什么。长期看,买好公司不会吃亏,问题是,我认为A股好公司不到一半。买股票不是买菜,可实际上股民现在对买什么不是真的很在意,投资者最大的心魔就是“赚了钱马上走,不赚钱不肯走”。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在买什么,建议不要参与股市,尽早离开。

  宏调:政府增加可信度

  《21世纪》:你对A股的看法,能否理解为对中国2008年经济增长也有着某种担心?

  陈昌华:我认为,即使出口不好,2008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也不会是特别大的问题。第一,财政政策空间很大,政府财政赤字大为减少,花钱的空间非常大;第二,2007年底开始,可能是地方政府换届的因素,新开工的投资项目非常多,如果政府认为增长是大问题,只要放宽信贷,很多项目还会继续上马;第三,中国社会整个消费信心依然非常强。

  2009年后变数就多了,比如,美国如果是连续三年经济衰退,那投资和消费信心可能都会受影响。

  《21世纪》:中国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再度创下近11年以来的单月最高升幅。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即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存在同向的运动关系,中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后,是否会回复到这种关系?

  陈昌华:这个很难判断。现实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很快,现在同样的经济增长可能不得不承受更高的通胀预期。有一个数据非常说明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每季度都会就预期通胀做居民调查,2001到2003年预期通胀没有上升,2003到2006年略微上升,而2007年之后的每个季度都在上升。

  《21世纪》: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已经显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了啊?

  陈昌华:现在普遍认为,打击通货膨胀应该是所有宏观调控目标中的第一位。但是,政府究竟能拿出多大决心来?能不能做到“出手的时候什么都不管”呢?

  在我们进行的调查访谈中,两种现象非常有意思——问调查者现在是不是买房子的好时机,答案是否定的,问房价是否会上涨,答案又是肯定的。矛盾心理怎么来的?就是每次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都不彻底,最后落实得少,那些在调控时期买房的人总是赢家。

  内需:已经达到引爆点

  《21世纪》:在你们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中国内需市场已经达到Tipping Point(引爆点),什么证据支撑这个判断?

  陈昌华:我们对美国、日本的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1951年的美国和1970年的日本),个人消费就开始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2006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

  而且,现在政府也开始关注社会公平、劳工立法等问题,工资相对GDP的比例开始上升,社会财富慢慢地流向工薪阶层,这些反过来都会形成消费力量。当然,涉及工资成本上升,出口企业与国内消费品生产商的利益并不一致。

  此外,1997年以后,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一般在5%到10%之间,从来没有超过15%,但是现在可能就要突破这个了。一个有利的证明是,一般通货膨胀率增高,实际消费量应该下降,但是我们观察到当下实际消费反而有加速增长的趋向。

  《21世纪》:目前,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对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产生了影响,未来消费驱动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陈昌华:其实,消费增长里面服务拉动的比例比较大,这并不会对外部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是内需驱动,消费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受外部因素冲击会比现在小,中美和中欧的经贸关系也会比现在好,因为贸易摩擦会减少。

  但是,某些领域影响是会很大的,最突出的是石油。中国目前石油消费量只占世界总量的9.5%,其实还未真正消费石油,但我们的调查发现,在未拥有汽车的被调查者中,36%的人肯定或很可能在未来三年购买汽车,未来对石油的需求将非常惊人。我认为,中国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买油田,而是抓紧寻找替代能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