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再保险业责无旁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05:1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再集团董事长刘京生: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再保险业责无旁贷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与冰冻灾害,将触目惊心的“巨灾”与安稳和谐的“保险”这两个名词再次紧密搭配,同一个新兴行业“再保险”一起,展现在国人视野。“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再保险业责无旁贷。”在新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京生接受证券时报专访,开门见山地代表所在的行业向政府建言。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日益迫切

  据来自民政部2月26日的最新消息,南方雨雪冰冻灾情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刘京生委员说,从灾害保险理赔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灾救灾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保险的各项功能和作用,超常规地快速开展保险理赔服务,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尽管保险业积极主动赔付,但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仍然很低,在直接经济损失中占比尚不足1.1%,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说明保险的覆盖面很低,尤其是与社会对保险的巨大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据民政部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近十年来我国每年因灾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基本维持在2000亿元左右,然而巨灾保险赔付却是微乎其微。2005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损失2042.1亿元,相应的保险赔款仅为100亿元左右,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不到5%,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这次雨雪冰冻灾害进一步反映出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地位过低,凸显了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迫切性。

  刘京生向记者透露,在本次政协会议期间,他将履行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职责,向大会提交《关于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有效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地位》、《关于推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设,改进农业风险管理方式》等提案。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适逢其时

  刘京生介绍,成熟的巨灾保障机制应分为三个层次:政府的基础应急机制、保险行业的补偿机制与慈善等民间救助。政府应急一般在快速反应层面,补偿最大的应该是第二层的保险补偿,民间救助只是起到补充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巨灾保障机制现状却是政府应急为先,民间救助为主,保险赔偿最落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巨灾保险制度,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巨灾风险的能力比较有限,社会捐助与民政救济远不能够满足灾后重建的大量资金需求。只有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才能够建立起巨灾保险的长效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巨灾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冲击。

  刘京生认为,我国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方面已有长时期的理论研究,政府在巨灾保险机制尚未建立,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多家保险公司积累了不少开拓巨灾保险业务的经验;国外比较成熟的巨灾保险制度已经被介绍给中国的保险业,因此在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适逢其时。

  首先,巨灾保险的社会需求增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灾风险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程度越来越大;而同时社会财富的集中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巨灾保险的需求日益强烈;其次,保险公司的实力日益强大。我国已有保险公司102家,截至2007年12月底,保险资产超过2.9万亿元;再次,政策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表示,我国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去年出台的《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加快建立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充分发挥再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

  政府应该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刘京生强调,在构建巨灾保险制度时,政府可以发挥以下的作用:一是政策支持。根据美、日、英及欧盟国家的经验,巨灾风险防范往往是举国之力构建多层次风险管理机制。巨灾保险制度是一项具有政策性的保险制度,单纯靠商业性保险的运作,不足以支持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支持。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在设立巨灾基金、再保险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通过资本市场推出巨灾风险证券等系列创新产品,提升保险业的巨灾承保能力。巨灾保险由于具有小概率、大损失的特点,单纯的商业运作难以为继。国际上普遍采用政府支持的方式。我国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仅是原则性的。在当前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政府积极提供包括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的支持,尽快出台巨灾保险法,加快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二是资金支持。从国际来看,为了减轻巨灾对财政的压力,政府通过与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来应对巨灾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一般采取政府支持和直接介入,并与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做法,对巨灾风险进行单独的有效管理,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目前全球有12个国家建立了巨灾保险基金,都实行政府、保险公司合作分担巨灾风险。巨灾保险基金大都由政府和保险监管机构牵头建立,由国家再保险公司实施管理,巨灾保险基金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安排再保险保障,分散风险。

  三是模式选择。发达国家在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设及运营方面走在我国前面,许多成功的巨灾保险模式可供借鉴。政府可从中筛选和改进,为我所用。例如,1956年开始实行的美国洪水保险计划,据最新资料,每年的洪水保险保费收入高达16亿美元,销售大约434万份保单,洪泛区社区投保率高达90%。作为一项比较成功的巨灾保险制度,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借鉴模式。

  刘京生呼吁,在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与保险公司等机构抓紧协调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地位,不仅是急需的,也是可行的。

  中再参与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谈及再保险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进程中的作用,刘京生表示,再保险既要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更要发挥向全球分散风险的制度和技术优势。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一个国家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国务院从我国金融发展安全战略高度出发,2006年12月8日批复中央汇金公司向中再集团注资40亿美元,通过做大做强再保险业,支持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10月30日中再集团率先在国有保险集团公司中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以361.49亿元雄厚资本在再保险行业跃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五。

  “可以说,中再集团积极配合政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不仅有良好的意愿,也有了一定的条件。相信随着公司下一步公开发行上市,中再集团参与和推动巨灾保险发展的实力和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大。”刘京生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