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平安让股民不平安 如何看待再融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11:58 东方网

  来源:东方网 作者:方翔 选稿:吴月霞

  16:30,17:00,……,18:00,18:10分,中国平安股东大会在预期公布结果时间近两个小时之后才有了“下文”。当通过再融资结果的时候发布时,许多网友似乎都被“忽悠”了一把:原以为这么长的时间可能会迎来被否定的消息,结果只是“一厢情愿”。而来自现场的消息,在最终结果公布前,中国平安股东大会现场混乱。“不平安”的又何至于是股东大会,在近期的股市中,中国平安让许多股民都“不平安”。

  中国平安让股民“不平安”

  在5日的股东大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直接将近期股市的下跌与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联系到一起。他强调,中国平安这次再融资计划是经过反复考虑、在审慎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经过董事会批准才加以公告的。公告之后,确实听到了来自市场的各式各样的意见,对于各种意见,中国平安会认真去研究,平安是负责任的公司,会对股东负责,对客户负责。

  对于马明哲的这番话,想必每个股民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布再融资方案后,股市即陷入了“融资门”的漩涡中。从最初中国平安公告确有其事开始,到浦发银行的传闻变成现实,再到大秦铁路、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人寿等的空穴来风,无不在市场中引起巨大的震动。然而,其代价也是巨大的。不仅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遭遇跌停,而且导致股指大幅下跌,更严重的是整个市场的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2月25日,中国证监会以问答的形式对市场改革与热点问题首次进行了表态。在谈到再融资时,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在作出再融资决策前,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中国证监会在正式受理发行人融资申请后,也将视市场情况以及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合规性,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自此,“融资门”事件才算告一段落,但其后续性效应依然存在。特别是4日深发展有传出了再融资的传闻,更是把原先已经企稳的市场,再次拖入了下跌的边缘,而种种一切都是起源于中国平安当初的巨额再融资,或许中国平安本身确实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将整个市场拖入下跌,但是从带来的连锁反应来看,确实让股民“不平安”。

  如何看待再融资

  如何看待当前一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呢?近97%的网民认为当前一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属于“恶性圈钱”,仅1.25%的网民认为属正常融资,还有2.41%的网民不清楚如何看待。

  2007年以增发和配股为主要方式进行再融资的规模为2782亿元,占直接融资规模的35%。自2006年5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实施以来,定向增发迅速成为上市公司最为青睐的再融资方式,2007年以增发为主要方式的再融资额为2549亿元,几乎相当于06年全年IPO的融资规模。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2月20日,仍然有13家增发个股股价在增发价以下,其中2008年来增发个股“破发”的面积在扩大。中国平安于2007年3月1日在A股上市(此前已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前净资产总规模不到400亿元,在A股上市后达到1000亿元,而相隔不到一年,又再抛出逾千亿的公开增发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联合再融资计划,这确实是让人不能接受的。

  再融资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其本就是证券市场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通过再融资,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当前中国的股市可谓是内忧外患,市场稍有不利的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一片市场恐慌。在此种情况下,再融资这一占用大量资金的行为就成了投资者心中的“恶意圈钱”,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以至于证监会公开表态也止不住股市的大幅下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