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政协全国率先试验“即席发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5:49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磊 “大会期间,将组织两场大会发言,并安排12次委员小组讨论。”3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吴建民介绍此次政协会议的日程。 “广东省政协会议首创的‘大会即席发言’制进入全国政协会议还需时日。”身处南粤的广东省政府参事、前广东省政协常委王则楚已经观察到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变革的端倪,“不过,政协会议制度的创新和变革已经在中央和地方慢慢展开”。 2月19日,在广州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日程中,首次在“大会发言”的程序上大胆地加入了委员“即席发言”的步骤。 这个富有试验性的步骤之中,列席政协大会发言的委员在大会指定的程序性发言环节之后,都享有在大会现场即席举手争取限时发言的权利。“不限话题、自由举手、随即点名。”广州市政协如此概括这项试验的特点。 其实,大会即席发言,在2008年1月刚刚结束的广东省政协大会发言程序上就已经被成功引入。此后,广东省内很多地市的政协会议都在拓展这项摸索的试验田。 即席发言“创意”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政协会议制度的创新首先在广东获得突破并不奇怪。”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给记者分析。 在2月19日下午,广州市政协大会发言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位委员代表上台发言,每人限时10分钟;第二个阶段,是由大会现场所有委员分享的一个半小时,举手获得发言权,每人限时8分钟。 尽管有“限时牌”来提醒即席发言的委员遵守规则,然而,当天下午获得发言权的22位委员还是大多遭遇了“到时铃”。孟浩表示,是创新性的规则设置极大的释放了委员长久以来对发言表达的愿望和热情。 广州市的摸索,复制自广东省十届政协一次会议。“而广东省政协第一次尝试即席发言,是在九届全省政协会议两场大会发言的第二场。”王则楚正是当时即席发言的第一人,也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的政协会议即席发言第一人。 有了解广东省政协“即席发言”制度改革过程的常委透露,在广东省九届政协会议召开之前,省政协秘书长召集省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台联秘书长,共同分析该届大会发言提案的准备情况。 在当时的讨论会上,政协各界别负责人表达了历届政协大会发言的不足,并提出补充即席发言的环节来改进委员的发言质量。“在讨论之后,政协决定有准备地尝试在第二场大会发言上,即席发言。”上述常委告诉记者。 这个“有准备”指的是,这回的初次尝试,并非完全自由随性的即席发言,“还是要把当时发言的提纲提前交给常委会,但这比以往把完整的发言稿交上去审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即将召开的政协全会大会发言将围绕省委中心工作以及民生的重要问题实行即席发言,请委员们提前做好准备。”为了让参加广东省政协大会的委员做好准备,在会议召开之前,700多名省政协委员收到了这条短信。 制度的突破略显仓促。但是,广东省政协委员们以及广东省内各界对政协这项发言制度的创新普遍反响很好。于是,“即席发言”得以在2008年的广东省政协会议上继续完善,并进而带动市一级政协会议效仿。 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就曾直言:“不能老是怕乱而不改革,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履行政协的职能,活跃政治协商的气氛。” “双向监督” 王则楚分析,“即席发言”制度引入到大会发言中来,其能够加强政协会议民主监督的效能。 在以往的各级别政协会议中,大会发言的委员身为代表小组的发言者,其发言的内容、题目大纲和完整的发言稿早在会议召开之前就经过界别小组的讨论筛选、界别常委会的甄别修改、政协大会常委的审查通过。 “到了大会发言的现场,台底下的委员手里早就有了代表的发言稿。”上述常委直言,“台上读的是照本宣科、台下听的也索然无味。” 王则楚分析,经过层层把关的大会发言,“就磨平了委员个人的棱角,犀利的民主监督在效果上就变得圆润,大会发言成为了过场和流程。” 在2月19日广州市政协的“即席发言”现场,有委员为华侨的利益损失大声疾呼、有委员直陈广州引进人才失利、而“政府对特殊人群保障的严重缺失”更引起会场内部的共鸣。 孟浩认为,即席发言可以起到两个方向的“监督效果”。 一方面,政协委员履行自己的民主监督的职责;另一方面,其他委员可以去监督发言委员的个人参政议政的能力,“读稿子谁都会,但能否切实的担当好自己政协委员的责任需要大家来监督。” “以提高提案质量为基础、以增强办理实效为目标、以制度化建设为保障,增强提案工作合力的总体要求。”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评价当日下发的《全国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的意见》时说。 由此,改革还将持续推进,中央和地方的创新亦将继续彼此呼应着展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