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铁矿石价格涨幅未到终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11:4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限于海运费涨幅不一及行业生态可能出现大变化,必合必拓及力拓可能将要求铁矿石涨价幅度超过淡水河谷的谈判结果

  栗新宏

  2月22日,宝钢股份接受淡水河谷与日本新日铁等钢铁公司达成的2008年度铁矿石矿价协议。淡水河谷与新日铁的谈判结果是,品位65%的南部粉矿,基准价格上涨65%,品位67%的北部卡加拉斯粉矿,基准价格上涨71%。

  自2005年以来,世界铁矿石谈判形成了"三对三"的谈判体制,即世界铁矿石生产三巨头淡水河谷、必合必拓和力拓代表卖方,中国、日本和欧洲各一家钢企代表买方,分别进行谈判。按以往惯例,如有一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其余几方则接受该价格。但是,今年情况似有不同:淡水河谷公布的谈判结果并没有得到必合必拓和力拓的认可。

  2月19日,力拓亚洲及中国区总裁路久成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力拓并不一定遵从淡水河谷公布的结果,与各谈判对象的谈判仍在进行。次日,必合必拓北京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也向《证券市场周刊》表达了相同意见。鉴于2007年海运费大幅上涨,加上必合必拓并购力拓等因素,全球铁矿三巨头的共同利益已有所分化,今年钢铁企业与铁矿石巨头签订的协议涨价,有可能出现戏剧性局面。

  争议海运补偿费

  对于淡水河谷公布的不同矿区不同价格的定价策略,路久成表示,力拓正在与日本做进一步确认,是否会遵循此例,目前不能确定。而虽然必合必拓北京办事处负责人未对淡水河谷的方案做公开评判,但也明确知会《证券市场周刊》,必合必拓仍在与中日欧三方钢企代表谈判,谈判结果未定。不过,路久成指出,无论最终是否遵从淡水河谷谈定的标准,力拓一定会坚定争取获得海运费差价。

  实际上,在海运费这一点上,力拓和必合必拓这两家澳大利亚矿企与位于巴西的淡水河谷有着迥异的诉求。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巴西和澳大利亚运往亚洲的铁矿石运距相差1倍多。虽然2007年度铁矿石谈判价格涨幅只有9.5%,但是当年海运费价格却大幅上涨。

  比如,2007年初,从澳大利亚和巴西图巴朗至北仑港的海运价格在年初分别为15.8美元/吨与33.6美元/吨,到了年末,这两个价格分别涨至34.9美元/吨和81.1美元/吨;两条航线年内涨幅分别为106.5%与115.2%,均远超2007年度长期矿价9.5%的涨幅。

  若以平均到岸价格计算,2007年全年,巴西矿石均价约为108.74美元/吨,澳大利亚矿石均价约为76.46美元/吨。如此大的差价,自然会引起谈判方,尤其是澳大利亚矿石供货商的不满。

  力拓和必合必拓都认为,由于海运费的问题,使得澳大利亚矿石供应商供货的实际价格过于便宜。它们希望中方能给予补偿,或者将铁矿石进口计价方式改为到岸价格,然后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寻求便宜运力,从而间接提高铁矿石的出口价格。不过,这样一来,中国钢铁企业所购铁矿石海运费将因之增加。而且,若按照到岸价进行谈判,因海运费较高,将使得淡水河谷的实际销售价格远低于澳大利亚的必合必拓和力拓公司。

  兰格钢铁研究总监徐向春指出,如果考虑海运费的因素,淡水河谷处于最为不利的地位,也正是这个原因,淡水河谷有动力率先与钢企签订协议,以谋得主动。

  并购压力下的谈判

  虽然在海运费补偿方面,必合必拓和力拓有着相同的诉求,但除此之外,二者并不默契。1月30日,媒体报道称,力拓曾书面通知中国有关企业,因为不可抗力将减少合同供应量10%。而2007年10月,力拓CEO则宣布将在2008年计划将1500万吨铁矿石推向现货市场销售。不过,路久成否认力拓将减少合同供应量的说法,但他确认,2008年力拓的确会将产能增加部分拿出一些,以增加在现货市场的销售。

  目前,市场上铁矿石供应合同分为现货合同和长期协议合同两种。截至2007年12月,巴西图巴朗至北仑港到岸的铁矿石现货价接近200美元/吨,而长期协议合同价离岸价只在50美元/吨左右,海运费最高时也只有90美元/吨。由此可见,即使是海运费处于最大值时,合同价加上海运费仍然较现货价有60美元/吨的折让。显然,力拓将铁矿石向现货市场分流的做法有充分动力。

  与力拓做法不同,1月30日,必合必拓与宝钢签署了总量为9400万吨的10年铁矿石供货合同。这是宝钢与必合必拓在原有长期铁矿石合同之上的新一轮续签,并在上一轮每年供矿6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了400万吨,即未来10年,必合必拓每年按双方认可价格向宝钢提供1000万吨铁矿石。

  一位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必合必拓与力拓,除表面行事方法不同外,目前而言由于一方正在谋求并购另外一方,经营风格也大有不同。"必合必拓更注重稳定的业务拓展,而力拓方面更注重利润表现。"他称。

  2007年11月1日,必合必拓董事会致信力拓董事会,建议以3股必合必拓股份换取1股力拓股份的方式将两家公司合并。不过,力拓对此反应冷淡,并拒绝了该建议。2月6日,必合必拓再次提出收购方案,拟以3.4股必合必拓股票兑换1股力拓股票。但次日,该方案再次遭到力拓董事会拒绝。路久成介绍说,力拓董事会是功能性董事会,里面并没有股东代表,除了董事会主席保罗·斯金纳、力拓CEO艾傅年和力拓CFO之外,其他10人都是独立董事。

  对于必合必拓的并购请求,力拓集团董事长保罗·斯金纳表示,尽管必合必拓提高了报价,但仍未体现出力拓集团的优质资产及发展前景所蕴含的价值,除非能够收到一份充分反映力拓价值的收购提议。另外,为抵制必合必拓的收购,力拓经营层还首先向股东宣称,力拓管理状况优于必合必拓,能够为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在2007年11月26日的投资者会议上,力拓承诺将股息率调高至30%。

  2月19日,力拓公布了年报,其2007年度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约为14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11%,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其税后收益为74亿美元,仅增加1%。而按照2月6日必合必拓公布的、截至2007年12月30日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其当期息税折旧摊销前收入为1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4%,税后可分配利润为60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8%。

  虽然力拓盈利增长略强于必合必拓,但由于必合必拓规模更大,整体获利能力也强于力拓。显然,如果拒绝来自必合必拓的并购请求,未来如何尽快提高业绩,增厚净资产增加股东回报,是力拓管理层的头等大事;如此,即使最终力拓接受必合必拓的收购,也可以取得更高的收购价格。

  因此,力拓对2008年度的铁矿石业务业绩及谈判价格充满期待。力拓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宋秀丽称,力拓希望从2008年开始,铁矿的收益增长幅度比其他的矿产品高一些,铁矿石产量在未来几年内达到翻三番的水平。力拓提供的资料称,预期从2008年至2015年,力拓总体产量将保持年均复合增长率8.6%,而必合必拓年均复和增长率为3.9%。实际上,在2007年,力拓的铜业务与铁矿石业务分别实现净利润为34.7美元和26.5亿美元,占总额的43%和32%;而据必合必拓最新的半年报公布的业绩数据,其铁矿石业务实现净利润为16.73亿美元,占17%。

  路久成表示,力拓以往与买方代表谈定的铁矿石价格都是拿卡加拉斯精粉来进行对比的。这样算来,力拓预期的2008年铁矿石价基准价的最低标准将是71%,而这显然还不是力拓的理想结果。

  力拓首席经济学家韩旭认为,铁矿石涨价幅度最终由市场决定,无论是增长65%或是71%,都与现货价格相差很远。韩旭预计,中国2008年GDP仍将保持10%以上增长,对铁矿石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

  徐向春认为,必合必拓和力拓目前处于收购和被收购的对立面,对铁矿石业务的业绩预期也不同,很难使二者与铁矿石价格上达成统一协议。"即使达成统一基准价,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诸如按协议价销售和市场价的销售比例,及海运补偿方面也一定会有诸多不同。"他说。

  钢价涨幅覆盖铁矿石涨幅

  无论最终铁矿石企业与钢铁公司的谈判结果最终会形成几种结果,2008年铁矿石离岸价65%的涨幅应该是其下限。

  若按照淡水河谷的谈判结果,按2007年全国钢铁产量和利润计算,铁矿石涨价约影响行业利润1655亿元。2007年,钢铁全行业实现利润约1900亿元,铁矿石涨幅几乎完全侵蚀掉了钢铁行业的利润。

  平安证券研究员聂秀欣指出,假设2008年海运费价格不变,人民币兑澳元和雷亚尔汇率升值3%,考虑本次铁矿石谈判上涨的因素,进口协议矿价格将上涨28.5 美元,相当于每吨钢材价格需上涨328元才能将铁矿石成本上涨转嫁出去,这相当于2007年热轧板价格上涨7.6%,螺纹钢价格上涨8.8%。而她预计,2008年钢材价格的平均涨幅将在10%左右。

  在淡水河谷公布签订协议3天后,2月21日,攀钢、莱钢、酒钢等20余家钢企都上调螺纹钢、线材、热轧板等多种产品出厂价格。其中,攀钢热轧板上调了80元,出厂价达到5300元/吨,而冷轧板上调100余元,已经达到6100元/吨;包钢冷轧已上调400元/吨,镀锌上调500元/吨,中板上调300元/吨;莱钢热卷出厂价格普涨220元/吨,锰卷涨230元/吨。

  2月26日,宝钢股份也调整了今年二季度钢材产品价格,与第一季度相比,热轧主要产品上调800元/吨,冷轧主要产品以及宽厚板普遍上调800元/吨,此外,彩涂、电镀锌等价格也都有500元/吨至700元/吨的不同程度上涨。

  实际上,宝钢股份宣布的涨价幅度不仅覆盖掉了按照其与淡水河谷谈定的涨幅计算的成本增幅,而且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正是因此,2月25日当上证指数大跌4.07%时,以宝钢为首的钢铁股表现超过指数。只是,钢铁业超出预期的提价能力会否也为必合必拓与力拓与它们的谈判打开涨价空间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