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业:真金不怕火炼 调控延续辉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00:44 证券日报
2007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始终激发着银行的信贷投放冲动,频繁的加息则不断扩大净息差,而贷款中长期化和存款活期化趋势进一步推动了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资本市场繁荣使银行遭遇金融脱媒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中间业务的崛起。拨备负担的减轻及成本收入比的下降亦成为07年上市银行业绩飙升的重要因素。 2008年,在流动性紧缩力度加大、货币政策从紧、行业宏观调控从严的环境下,银行可否延续07年的辉煌业绩?未来,随着所得税改革和宽松货币环境等政策红利的逐渐消失,银行又将以何种方式延续增长? 1、估值基本合理,仍有提升空间 相比国际同业,特别是成熟市场同业,国内上市银行由于在新兴市场具备较强的成长预期而享有较高的估值溢价。因而尽管近期外围市场走弱使境外银行股估值有所下滑,但结合考虑08年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国内银行的PB、PE估值水平仍相对合理。PEG则体现国内银行估值水平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尤其是成长性更为突出的中型银行A股具备较大的估值吸引力,而城商行则显得估值偏高。相比A股其他行业板块,银行业拥有较高且更稳定的增长预期,理应享受较高的估值,而当前银行A股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市场低端,因而仍具备提升可能。 2、银行业投资策略 一如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看好中国银行的行业比较优势和长期投资价值。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金融媒介,在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状态下,银行应当充分分享经济高增长;金融脱媒对银行传统业务的挤压仍将是个渐进的过程,而同时庞大的渠道资源和相对其他金融领域更为坚实的信用基础也将使银行优先受益于国内金融的混业经营趋势。随着居民财富的累积,金融服务需求逐步旺盛和人民币升值也将使银行业获得估值支撑。 相比国内其他行业具备垄断利润优势和稳定增长特征。银行业由于牌照限制和价格管制获得垄断利润。诚然,在盈利模式单一的现状下,中国银行业难以避免顺周期特征,但银行信贷收益的延续性、信贷风险相对其他风险的可预见性以及当前上市银行较高的拨备水平使其具备的信贷风险可承受性,一定程度能缓和经济周期下降带来的盈利侵蚀,因而即使在景气下降过程中,银行相比大多数周期性行业亦具备相对稳定的业绩增长优势。 相比国际同业,中国银行业具备成长潜力优势和较小的市场风险。新兴市场中的发展空间使中国银行业具备更大的成长潜力,同时在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高度管制也一定程度规避了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尽管境外银行屡遭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但国内绝大部分银行则由于基本没有参与而能够独善其身。 尽管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趋势将逐渐抑制银行传统息差业务的盈利能力,但也同时推动银行盈利模式的优化转型,发掘非息收入机会,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均衡增长。因而未来我们将更加关注中国银行业在转型中的可持续成长性。 2008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净息差小幅提升、规模稳定增长、拨备压力减轻、税率大幅下降以及非息收入增长有望为银行业08年带来年46%的业绩增长,其中中型银行增长61%,大型银行增长44%,城商行增长37%。 短期而言,在市场整体疲弱的背景下,部分上市银行(如民生、兴业、招行、交行)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大小非流通股集中解禁,对自身股价将是严峻的挑战。而近期银行股伴随市场整体的持续走低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上述因素。但在基本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上市银行的估值优势也随之显现,一旦市场消化大小非减持压力后,优质上市银行的合适买点便凸现。(长城证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