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平安大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15:47 经济观察报
黄利明 申兴 本周,对于中国平安而言将注定是“不平静”的。 3月3日,中国平安累计31.22亿股 (占A股65.23%)限售股将解禁。据悉,有部分限售股已明确将择机抛售,平安股价将承受解禁压力。而3月5日,其备受争议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将接受股东投票,“成败”将见分晓。 在市场对其恶意圈钱的质疑声中,监管层对再融资将严格审批的表态令中国平安的融资计划再生变数,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漩涡”正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升级为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博弈,或者说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之间的博弈。 缩减融资规模 一位基金经理透露,中国平安将考虑先发可转债,再行择机实施12亿A股增发计划。同时,最终的再融资额可能包含约800亿元的增发和约400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 中国平安的一位内部人士向本报指出,中国平安并未主动正式表态过将缩减发行规模,但与此前市场所传言的1600亿融资额相比,随着股价的调整自然也缩减了发行规模。 据中国平安1月21日的公告,市场预期其增发融资额约1200亿元。但之后该股股价应声跌落,最近20个交易日均价约为73元。粗略计算,中国平安增发融资额将“缩量”至876亿元左右,加上412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其再融资额约为1288亿元,这与上述基金经理所言的中国平安调减的800亿元增发规模较为接近。 “但由此看出,即使以800亿元的增发融资额衡量,中国平安A股增发的股数并无多大调减,只是市场负面因素令其缩小了发行规模,使投资者承受了下跌的损失。”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还面临着3月3日起31.22亿股限售股解禁的压力。据本报了解,不少限售股股东已明确将择机减持。 光大证券分析师肖超虎指出,由于限售股的股东获得成本较低,其在二级市场出售的压力是存在的。另外解禁股上市流通会改变投资者预期,使得市场重新评估股价。 因此,中国平安增发不超过12亿A股的融资额将有可能再次因股价的下跌而缩减。 在被问及是否将缩减发行股数时,中国平安内部人士表示要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但在现时条件下暂无法更改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的议案。 发行时机将被延后 据本报了解,按照此前中国平安的融资计划,这次巨额融资将在自发布公告后半年内完成。 “不过,由于备受市场非议,以及有关于监管层对再融资的严厉表态,中国平安此次再融资将很有可能被延后发行。”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2月25日晚,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随后,中国平安表示,公司的再融资方案将慎重考虑筹资时机、规模及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 而已确定将于3月3日开始的国税总局对中国平安的大检查,也被认为与再融资有不小关联。 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国税总局的检查只是例行检查,这并不针对和影响再融资的进行。 不过,平安投资者依然对此充满争议。 2月中旬,由马明哲亲自带队平安高层集中拜访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以解释再融资并寻求支持。 有不少基金经理表示,感觉平安此行的诚意不够,分歧依然严重。 一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我们想知道的都避而不谈,尤其是海外收购的信息守口如瓶。”目前他们依然持有平安,但他表示肯定不会参与平安的增发。不过对于是否在股东大会上否决平安的融资计划,目前还不好说。 中国平安内部人士称,平安此次收购是认为次贷危机出现了能让中国公司在全球争取一个良好位置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可能就会丧失。但收购本身一旦先期披露自然会令收购方股价飙涨,并有可能令收购难以成行,所以对收购意图暂未披露。 “但谁也很难下判断现在就是一个收购低点了,同时如此大型的收购,中国公司能否消化?而且市场一旦群起效仿,扩容压力将陡然增加。”易方达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本报获悉,诺安、广发等基金依旧持有中国平安的股票,而包括中国人寿、华夏基金在内的一些机构在60-80元的价位还在继续抛售平安,以上投摩根基金为代表的一些机构在同期已经开始买入。同时,1月14日-2月29日的Topview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平安股价的下跌,其机构持股比例从52.7%降至40.99%,而散户持股比例则从35%左右上升至50%。但最近一周机构持股变化不太明显。 升级的博弈 一场巨额再融资演化成了如此大的一个“漩涡”,这是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未曾预想到的。 不过,知情人士透露,马明哲对此次融资的出发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为股东负责,争取最大收益,即不管是老股东还是新股东,老股东挣钱了认为时机合适了可以选择退出,公司可以有新的股东进入;二为员工负责,老的员工在随着公司一起发展成长,新的员工也要发展成长,需要有新的更大的平台,公司血液也要新老更替;三是本次海外收购所计划的再融资已做好一定心里准备承受短期的市场压力,但势在必行,现在虽无法公开胜败之说,但收购完成之后两年或三年再论英雄。 “据此可以看出,平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一时冲动之举,但市场却是利益不一、众口难调。”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则表示,公司每个决定都是注重投资者利益和注重股东利益。 “事实上,这存在一个问题,企业或者公司大股东是更为注重企业长远利益的,而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国内的投资者依然是较为注重短期收益,即使是基金投资周期一般也不会超过一年,现时A股又处于动荡时期,这自然造成了其中的分歧。”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但斌持积极看法:“中国应该具有一家世界眼光的金融机构。值得反思的是,假设平安真的像香港媒体报道的一样,利用增发资金在此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刻收购了英国某保险商,这是不是英明的决定,如果我们投反对票又意味着什么。” 国泰君安分析师翟鹏指出,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方案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不仅对近期市场的暴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显示市场的博弈正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升级为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博弈,或者说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之间的博弈。 (本报记者赵娟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