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桂浩明:股市的流动性出问题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05: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月28日至2月1日

  

1月28日至2月1日

  □申银万国 桂浩明

  进入2月份以来,沪深股市的成交金额不断走低,有好几天不足千亿元,本周五也仅为1166.2亿元。如果以月度成交量来衡量,2月份的成交量是06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考虑到这期间股票大量扩容、流通市值大幅增长的因素,实际上换手率的下降就更多了。这种状况的出现,客观上已经表明,一贯被认为资金供应充裕的股市,现在出现了流动性方面的问题。

  严格说来,股市流动性出现问题并非最近才显露出来,至少可以追溯到去年9月份。当时市场出现了两大现象,一是受港股直通车即将开通的影响,一部分在市场上最为活跃的资金,开始撤出沪深股市,转而进入香港市场;二是由于大盘新股的高密度发行,一级市场的申购收益大幅提高,使得一部分操作偏谨慎的投资者开始撤离二级市场转入一级市场。当时十分极端的“二八现象”,客观上极大地伤害了普通投资者的操作积极性,而银行专事新股申购的理财产品的大量推出,又为此类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去向,股市成交量的真正下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遗憾的是,当这一状况逐渐表现出来的时候,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大家都为当时股指的不断攀升局面所迷惑,普遍忽视了量价开始背离所带来的风险。

  给股市流动性造成进一步打击的,还有自9月份开始的暂停新的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无异于是对股市进行釜底抽薪。“5·30”之后,由于市场格局的变化,普通投资者直接投资股票的有所减少,但很多投资者选择了购买基金的方法间接投资股票。于是,股票型基金,特别是以面值发行的新的股票型基金,就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甚至出现了几百亿元的额度一天售罄的盛况,新的股票型基金成为增量资金进入股市的最主要途径。停止这类基金的发行,客观上使得外围资金入市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被收窄,也就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供应。随着股市的冲高回落,财富效应不再,社会资金从银行向股市搬家的局面被慢慢改变,进入股市二级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少,相反股市中的资金回流银行的现象则不断出现,最近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如果说股市曾经是众多资金争先恐后要介入的场所的话,那么从去年9月份起,这一状况开始发生变化,直到现在,事实上在流动性上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

  流动性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以上所提到的场内外资金流动的变化,更反映在市场供求的急剧扩大上。大盘蓝筹股的密集发行、“大小非”的解禁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预案的推出等,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扩容的高潮,今年2月份,仅限售股的流通就达到了4000亿元以上的规模。众所周知,股票的扩容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来承接,要维持一个供求平衡的市场环境,在股票供应增加的同时,自然要求资金的供应也能同步增加。如果资金增加有限,赶不上股票的增加,那么就会出现失衡。其在股市上的表现就是大盘的下跌,而反映在资金面上就是流动性紧缩。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股市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应该说,这种分析的基础是存在的,但也必须看到这样的事实,即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股市而言,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过剩。当人们面对股票的持续下跌而不知所措的时候,首先就应该想到是股市的流动性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因为它很容易变化,而且是出现非常巨大的变化。

  应该说,从今年1月份开始恢复的新股票型基金发行,以及多家基金公司获批开展专户理财,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严格审查等,已经表明了管理层对流动性问题的解决态度,有关方面正在为防止乃至纠正股市流动性不足做出努力,但目前来看,股市重新具有必要的流动性还需要时间,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市场的弱势局面。

  沪市本周-0.50%

  开盘4370.19 收盘4348.54

  深市本周-2.20%

  开盘16201.54 收盘15823.88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浪财经-中证报联合多空调查

投票时间:当日下午3点至次日上午9点

下一交易日大盘走势判断

上涨           震荡           下跌          

您目前的仓位

空仓(0%)       25%左右       50%左右       75%左右       满仓(100%)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