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再融资恐慌”的产业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5:3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信证券 徐海洋

  最近几个交易日,“再融资恐慌”已经成了市场剧烈波动的根源。部分传出巨额再融资计划的权重股持续大幅下跌,连高送配股也因预期中的再融资遭到市场抛售。

  对再融资的恐惧使市场丧失了自身应当具备的运行节奏。目前市场全部A股动态市盈率为23倍,沪深300和上证50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2倍和20倍,银行股和钢铁股只有18倍和16倍。估值、业绩,甚至宏观经济运行都不是投资者关心的焦点,就连管理部门连续放行基金、公开表态都无法扭转市场的弱势心态。

  这种局面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3、4年前熊市中一个有名的命题——蓝筹发展悖论。在资本市场地位不断提升的现代经济环境下,公司实现高速扩张的重要途径是直接融资,中外航母公司都是通过这条途径完成公司的壮大发展。对于银行、地产等资本密集型行业或高科技行业公司而言,持续融资是其高速成长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但在股权割裂的A股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开始变得抵触。

  在市场逐步走向全流通化的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市场坚决抵制再融资的情形。一方面,根据盲目的传言或预期,不加区分地抛弃再融资,表明市场已经对融资反应过度,部分公司进入超跌状态;另一方面,投资者预期彻底转变并非空穴来风,部分再融资行为中存在大股东套现或恶意圈钱的嫌疑。问题似乎又回到了股权分置改革前的情形,两类股东依旧存在事实上的利益分歧。

  但股改后的市场毕竟不同。我们常说,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贡献是实现了两类股东的利益统一,但从金融学角度讲,此项改革实际上打通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隔阂,对个股的定价不再完全,也不再主要由股票市场的金融资本决定,产业资本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力逐渐显现。

  经过三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资本开始对股票市场估值施加更大影响。再融资行为只是反映产业资本态度的一个视角,“大小非”是另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如果产业资本能够通过再融资或持续抛售实现套利,其本身表明个股估值水平已经偏高。另一方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在估值判断上的差异,也会使个股走势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解禁股数量、比例成为影响股价表现的新的变量。

  08年大小非解禁将使市场出现两倍以上的扩容,中小投资者面对持股数量较大股东变现时的制度劣势,成为恐慌情绪的来源。这种矛盾可以看作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在估值定价上的差异,但矛盾又是走向全流通的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