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贷款“爆棚”:谁在和紧缩政策博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7:34 金融投资报
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年来首次明确提出了“从紧货币政策”。从紧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类资产业务的过快扩张将成为重点调控对象,这势必影响银行传统业务利息收入的增长。而目前我国银行传统业务仍然占行业利润的85%至90%,银行利润的80%来源于息差收入,对信贷规模增长控制将直接影响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 海绵效应 中长期贷款高烧不退 来自四川银监局的统计信息显示,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738.83亿元,比年初增加322.90亿元,同比多增183.13亿元, 增长3.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89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22.09亿元,同比多增110.9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421.44亿元,比年初增加202.27亿元,同比多增100.23亿元。 记者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了解到的信息是:今年1月,成都市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185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36亿元,与去年12月相比呈现出强劲反弹。 四川银行业界普遍认为,发放救灾贷款是造成信贷增加较快的重要因素之一。记者了解到,工行四川分行在1月先后向煤电油运行业的企业紧急提供了23.8亿元的贷款,用于解决电力供应企业支付电费、电力生产企业购买煤炭、煤炭生产企业加速生产、交通企业道路清障维护等。 而川大经济学研究人士认为1月信贷猛增的很大因素归结于“海绵效应”,去年银行和企业及个人签了不少合同,遇上第四季度的信贷紧缩,就压了下来,资金过多给银行造成了压力。今年银行获得了新的贷款额度后,就开始集中执行去年搁置下来的合同。 收紧个贷 按揭贷款买房或更难 “个人贷款自2007年戴上‘9.27’房贷新政‘紧箍咒’后,今年不得不还得戴上另一道‘紧箍咒’。”建行四川省分行个贷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面对1月份全国上下高涨的信贷规模,监管层在前几日迅速开始谋划新的紧缩监管政策。 “2月20日之前数日,各家商业银行的个贷部门几乎在做着同一项课题,即就中国银监会《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提出自己的审慎意见。”上述建行人士说。“20日是报送意见截止日。我们必须慎重地阅读《办法》全文,这有85条之多,并且要提出详实的完善意见。显然,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将来接受如此严格的监管会更为被动。” 记者了解到,《办法》起草说明称,新的个贷监管针对贷款支付管理薄弱、信贷资金被挪用或变相挪用的状况。这让惯于潜规则操作的银行和客户感到压力。不仅如此,为体现这一目的,《办法》在个贷资金支付管理上,重点体现了“受益人原则”的创新机制,即向受益人支付优先于向借款人支付。 “如果说,央行与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9?2”房贷新政)主要是针对个人二套楼交易市场,也就是打击楼市投机的话,那么,《办法》则指向所有个人贷款领域,这包括按揭类个贷、抵(质)押及保证类个贷、信用类个贷。当然,按揭类个贷依然是个贷的最大项,甚至在银行的统计数据中,几乎将按揭贷款等同于个贷,因为前者占比达95%左右。不过,这也意味着《个贷办法》首次规定和相对统一了个贷分类。”一位银行监管人士告诉记者,“这样一来,2008年按揭贷款买房将付出更多代价。” 非常时期 银行关注零售中间业务 “现在是‘非常时期’,全国的银行都在执行信贷紧缩政策,我们也不例外。”四川一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中资银行一样,记者发现驻蓉外资银行也开始参加紧缩行列。据多家外资银行人士透露,从去年9月起,银监会开始对已经完成本地法人注册的外资银行采取“窗口指导”,比如会经常召集外资银行信贷部负责人开会、座谈等。外资银行也被要求配合信贷紧缩政策,比如提高第二套房贷门槛,收缩信贷规模等。 “在贷款紧缩政策之下,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不得不提上最高的议事日程。”川内中外银行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 花旗银行人士表示,“今年,我们不会把贷款业务作为盈利增长点,而转向零售、中间业务等。”在发行人民币借记卡之后,外资银行可以通过结算清算和银行卡业务等来获取新的盈利增长。此外,通过财富管理业务、代销理财产品、以及托管业务等,外资银行也可以提升中间业务人民币收入。“我们希望今年政策会放开,比如发行人民币卡、代销基金等。” 与此同时,记者采访到的多数中资银行人士也表示今年将下大力气增加零售业务、中间业务收入。 新的方向 中小企业或有融资春天 记者了解到,日前在成都“银政企座谈会”上,各家银行均表示在今年货币紧缩的大背景下,将更加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成都各家银行代表纷纷表示:当前银行信贷执行“有保有压”的政策,对房地产项目、产能过剩项目、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等发放贷款将更加谨慎。但对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三农”等国家予以支持的项目将加大支持力度。据介绍,各银行目前都在认真研究优势产业和筛选优势企业,特别是对高成长、高科技含量,且各项财务指标清晰的中小企业,各银行都将视为重点客户而予以贷款支持。而所有银行代表都表示将把中小企业企业纳入自己的重点客户范畴。 本报记者 冉启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