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再融资成股价毒药 股改重大考验才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7:57 东方早报

  一则坊间的再融资传闻,让一贯走势稳健的浦发银行股价封死在跌停板上。昨日,有消息报道,浦发银行计划增发10亿股A股股票,拟筹集最多人民币400亿元。

  其实,这一场景并非首度出现在A股市场。之前,中国平安曾公布欲融资1600亿元的信息,直接导致其股价出现两个跌停板,至今为止最大累积跌幅已近30%。如果相关传闻最终得到印证,那么由中国平安再到浦发银行,两家公司股价的市场表现足以说明,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已成为不折不扣的“股价毒药”,股民们都闻此而心慌。对此,相关监管部门理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

  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方案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现象并不意外。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上市公司在再融资中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基本利益。以中国平安为例,其再融资计划遭受广大投资者反对的原因,主要在于该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披露完全不符合正常程序。按照常理,公司实施再融资之前,必须要向股东汇报投资项目和未来项目的获利回报预期。但是,中国平安却对融资资金的用途一直讳莫如深,即便是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仍然拒绝进一步透露和评论与本次融资有关的事项。

  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一方面公司动辄要拿出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居然无法获知投资资金的用途,更遑论基本的融资项目盈利分析和评估了。如此模糊的融资信息加上天价融资规模,无怪乎市场要判定其是“恶意圈钱”了。正是有了中国平安“恶意融资”的行为在先,才导致市场投资者对于其他上市公司的巨额融资行为产生了惯性的反感情绪,浦发银行股票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被抛售,实属正常。

  当然,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被市场拒绝,除了其自身问题外,也暴露出证券市场目前严重的资金供求不对称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形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对资本市场基本的体制功能提出了挑战。

  A股市场近期持续低迷,与股权分置改革进入下半场直接相关。当上市公司“大小非”股东渐次获得流通权后,其高位抛售获利的愿望彻底改变了A股市场的资金供求结构。总体看,2008年全年将有近3万亿元市值的“大小非”解冻,这对于目前总体规模不过9万亿元的A股市场而言,意味着资金与筹码间的平衡将被打破。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其总体股权购入成本仍然极低,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够获得暴利。因此,市场原流通股股东很难准确地估量“大小非”解禁后的套利冲动,而短期内流通股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必然导致股价暴跌。这也正是最近在一轮全球股市暴跌中,中国A股市场跌幅甚至要大于次贷危机发源地市场的原因所在。

  证券市场最基本的职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今,不仅是再融资领域,之前中国铁建和紫金矿业的IPO发行计划也一度因为市场低迷而被推迟。这足以表明,当下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对于一个丧失了资源配置功能的资本市场,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着实令人担忧。从这个角度讲,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真正成功与否,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新闻:

  可分离债方式融资额暴增还有692亿待批

  在增发之外,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下称“可分离债”)渐渐成为一些大型上市公司青睐的再融资工具。今年以来,已有5家公司发行了可分离债,还有5家公司提出了发行可分离债的预案。

  从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看,在2008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5家上市公司发行了可分离债,发行规模合计达到了387亿元。

  其中,中国石化(600028.SH)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规模就达到了300亿元,占到了2008年已发行规模的77.52%。另外4家分别为中远航运(600428.SH)、上港集团(600018.SH)、中兴通讯(000063.SZ)和赣粤高速(600269.SH)。

  相比之下,2007年全年仅6家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债,规模合计仅有188.8亿元。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武钢股份(600005.SH)为75亿元。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还有5家公司通过了可分离债的董事会预案,其中民生银行(600016.SH)发行预案则已经获得股东大会通过,预计发行150亿元可分离债。5家尚待通过的公司合计预计发行的规模则高达692亿元。

  如果待发行的5家上市公司全部获批,则2008年将通过可分离债融资的规模达到1079亿元。

  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截止到目前,32家上市公司已通过增发(含定向增发)方式共募集了506.63亿元,同时还有34家公司公布了增发预案。

  按照已披露的发行预案和已发行的规模来看,中国平安(601318.SH)居首,中国平安预计发行的可分离债规模达到了412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可分离债对于上市公司的规模要求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并没有成为上市公司普遍的融资方式。但是发行可分离债的规模相对较大,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随着市场出现调整,部分上市公司增发甚至出现破发,且目前市场上可分离债品种相对稀缺,可分离债逐步也就成为大型上市公司募资的重要方式。

  年初以来通过该方式已融资387亿元,还有692亿元等待批准。

  上市公司2000亿再融资预案密集出台

  一个月内有23家公司推出再融资计划,涉及资金2043亿元

  继中国平安1月21日公布1500亿元的融资计划后,短短一个月内共有23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方案,涉及资金2043亿元。

  据Wind资讯统计,23家上市公司中发布增发预案的共计16家,拟募集资金1557.3亿元,除去中国平安1100亿元的巨额融资外,规模较大的有招商地产拟融资80亿元,ST泰格拟融资63亿元,山西焦化拟融资30亿元,*ST源发拟融资26.6亿元。

  发布分离交易可转债预案的上市公司共四家,拟募集资金542亿元,除去中国平安拟融资412亿元外,江西铜业拟融资68亿元,华电国际拟融资53亿元,康美药业拟融资9亿元。

  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的上市公司有2家,共36亿元,分别为南山铝业28亿元和柳工8亿元。采用配股方案的上市公司有2家,融资规模不大,拟募集资金8.4亿元,分别为英力特1.1亿元以及安泰集团的7.3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除中国平安外,其余22家上市公司的单个融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在一个月内如此频繁地发布再融资预案,无论对市场的资金面还是心理面都是考验,从昨日大盘的表现来看,市场传闻浦发银行将再融资400亿元,结果该股以跌停报收,而且整个银行板块出现放量下跌的走势,可见市场对于增发等融资方案已经相当敏感。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倪鹏翔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