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FII淡看市场:进入冬季情景”(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6:22 经济观察报

  马骏认为,货币和贷款紧缩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小于市场的预期。但他同时提出警告,中资股(H股和红筹股)近期最大的风险仍然是国际投资者由于日益恶化的美国经济和股市而导致的 “风险厌恶”。另外,国内的通胀可能在1月份创造7%左右的新高,通胀的继续上扬已经成为短期内最大的国内宏观风险。其他风险包括美国经济超预期的下滑带来的对中国出口行业就业的冲击,和奥运之后A股市场可能出现的过大的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在对美出口疲软和国内紧缩政策滞后效应的双重夹击之下,随着信心下降和投资计划的削减,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将减慢。政策重点可能是抑制通胀和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虽然人民币升值步伐的重要性可能居于其次,但人民币币值走强或将有助于完成决策者的整体目标。我们预期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将加快,年度升值幅度至少将达9%,可能会更多。”渣打银行表示。

  货币政策困境

  雷曼兄弟公司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中国经济金融体制的特殊历史阶段,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增添了太多的约束,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加息不足及升值不够都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孙明春称,由于连续多年的巨额贸易顺差,人民币存在巨大的升值压力,而“渐进性”的汇率升值政策则给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升值预期。在这一预期下,中美之间的负利差对于“热钱”流入中国套利产生了一定的抵消作用。但是,随着人民币利率的提高以及美元利率的下调,中美之间的利差逐步减小,甚至趋于消失。比如目前,人民币与美元一年期存款的利差已降至不足2%,而离岸的1年期不交割远期外汇合约(NDF)所隐含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则超过了7%。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若进一步加息,只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从而给汇率升值增添更多的压力。

  孙明春指出,虽然在过去一年中,人民银行不断强调货币政策主要针对通货膨胀,而不是资产市场,但这并不是说货币政策的制定没有考虑资产和金融市场。除了资产市场外,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银行体系稳健问题的约束。在中国,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已占到银行贷款总额的10%。虽然这一比例仍属较低,但对银行体系来讲却已达到不可忽视的水平。如人民银行大幅度加息,很难说会否引发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坏账上升。如出现问题,这对中国的银行体系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今后在制定政策时,央行可能将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