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日本资源之贫 日本节能之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01:5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陈鸿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室主任

  如今,全球最热的话题无疑是气候和减排,因为人类目前的生活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必须实施共同而有区别的减排措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的节能效率和公众的节能意识是最突出的,其减排效果也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以2004年为例,当年日本的GDP占全世界的11%,而其二氧化碳排放仅为4.7%,其效益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难望项背,在发达国家中也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目前许多国家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发电厂发电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如今全世界共有4000台脱硫装置在运行,其中仅日本就集中了3200台,由此不难想象日本在该领域的投入之大和环保意识之强。由于日本大量配备了脱硫装置,所以日本平均每发1度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硫仅为0.2克,而德国为0.7克,意大利为1.7克,英国为2.6克,美国是3.7克,加拿大更高达3.9克,几乎是日本的20倍!发展中国家就更不言而喻了。

  从节能的角度来看,日本这几十年来全国上下为此不遗余力,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以水泥为例,1990年日本生产1吨水泥所消耗的能源几乎仅为1960年的一半,约为美国同期的60%!算算看,仅此一个产业,日本就可减少多少能耗?正由于日本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日本的节能和环保技术在全世界都处于明显的领先水平。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5年的统计,若日本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能耗为1.0,则德国为1.6,法国为1.8,美国为2.0,韩国为3.2,中国是8.4,印度为9.3,俄罗斯则高达19.0!如果中国也能达到日本的能源利用水平,则我们仅需目前12%左右的能源就足够了,这样不仅我国可以不必进口石油,而且可以大为降低煤炭产量,由此不仅可以大量减少矿难事故,还可以减少在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严重污染,由此对铁路和公路造成的运输压力也可大为减轻。

  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列岛同样也同样被严重的环境污染所困扰,以至一艘新船仅在同一个港口停泊6次,螺旋桨居然就被蚀出一个大洞来,由此可见海水的酸性之强,污染之厉害!可如今同一个港口,不仅可以钓到鱼,游泳也完全没有障碍。大气污染也是如此,40多年前,日本的中小学都不敢让学生在操场上锻炼,因为不时有学生因吸入污染空气太多而感到不适甚至晕倒。如今日本的少年儿童可尽情地在大自然中玩耍嬉戏。国人可能想不到,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6%,在世界上仅次于芬兰。但日本为了始终保持青山绿水,不砍本国的树木,木材完全靠进口。

  说起来,日本是世界上罕见的资源贫乏之国,很多重要的资源几乎完全依靠进口。例如煤炭、铁矿石、铝矾土(炼铝原料)和磷矿石百分之百进口,石油对进口的依存度高达99.8%,等于完全靠进口。而且日本的进口石油渠道相对单一,从中东的进口比重近90%。以至从波斯湾到日本的1.1万公里海上运输线上,几乎每隔100公里就有1艘日本的超级油轮在忙于运油。此外天然气日本也几乎完全依靠进口。日本的核电占很大比重,但核电的主要原料铀,也完全靠进口。对很多尖端产品来说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日本也基本上靠进口。

  但是日本人似乎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如此几乎不产一滴油的岛国,30多年前遭遇的两次石油危机,不仅未使经济趴窝,日本人反而巧妙地利用这一机遇,化危机为契机,大规模地调整了产业结构,从原先以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厚长大”产品为主的体制,转向以“轻薄短小”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例如耗能很少而附加值很高的芯片。

  举例来说,铝是高耗能产品,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铝锭产量年均在100万吨左右,如此高耗能的生产,日本当然要说“不”,当然要转移出去。到90年代前期,居然连2万吨都不到了。即使在不得不维持的生产中,日本在降低能耗上的努力也是非同寻常的。最突出的例子是汽车。日产汽车的耗油仅为欧美汽车的80%左右。这20%的差距,对平均不到2人一辆车的发达国家来说,实在是事关重大。原先美国人都不怎么喜欢日本产的汽车,觉得不够宽敞,坐着不舒服。但如今油价飙升,美国消费者也终于不再青睐本国宽车身、高耗能的汽车了。如今日本还在联合攻关混合动力汽车。一旦这种兼用电池和汽油为动力的汽车达到普及程度,则因汽车而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排放将还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