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新”产品费率调低的背后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01:5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邹靓 随着新股发行制度预期改革及资本市场宽幅震荡,风骚独领的“打新股”产品近期出现了退烧迹象。2008年,谁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热点?“打新股”产品还有没有吸引力? 近日,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纷纷调低了“打新股”产品费率,其中中信银行对该产品的管理费率由投资完成后收益的20%降为10%。工商银行在1月推出的2008年第2期增强型新股申购,也仅按年化1.2%的固定费率收费,同时不收取业绩报酬。 问题直指打新股产品的同质化。业内人士坦言,同质化加剧了银行争夺客户资源的价格战。 从“打新股”产品的盈利原理来看,资金规模与中签率同向晋级,而2008年的新股发行密度较2007年减弱,势必弱化“打新股”产品的收益率。因此,资金优势是“打新股”产品最终业绩的一大支撑。 “打新股”产品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并不局限于其所属的中间业务本身。由于资金在一定期限内稳定,可视作为定期存款,理财业务同时也牵制了客户资源,带来潜在的资金与业务。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宏观背景下,资金和客户是商业银行必争之地。 “打新”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中收益较高的。但新的投资热点很可能出现在黄金和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受益于国际金价持续上涨,黄金投资自去年以来一直受市场追捧。而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在资本市场动荡的时期由于加入了衍生金融工具,而能够获得更稳定的收益。 广大投资者或许应该早做准备,在“打新”收益预计会缩水的情况下,把投资视野放得更宽一些。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