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缩水数据”彰显科学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05:3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毛建国

  近期是经济运行数据公布集中期,数据年年公布,年年不同。与往年相比,今年不仅在指标上续创新高,而且在统计方法上,也有了显著变化。据悉,近期各地方在公布数据时,纷纷以本地的“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作为“人均GDP”的计算基数。得出的数据虽然因此“缩水”,但却更能反映本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并成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论据。

  不妨试举几例。且看经济中心上海,上海市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未来5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将超过2万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元。这是上海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按照“常住人口”数量来计算“人均GDP”。再看政治中心北京,北京今年发布经济运行数据时也使用了“常住人口”。2007年北京生产总值达9006亿元,按北京常住人口1633万人计算,人均GDP达到5.6万元。在天津,在重庆,在广州,也同样出现了这一变化。

  “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看起来只是“两字之变”,但了解中国统计的人们,应该都知道,这只是外表,其核心是发展理念起了变化。

  这里,先厘清一下两个概念的内涵。何谓“户籍人口”?是指具有本市户口的当地居民。何谓“常住人口”?是指户籍人口加上居住满半年的外来人口。可见,在量上“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一个现实是,在改革大潮中,中国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外来人口的贡献。一项统计表明,早在2006年,深圳市的总人口就已有1200万——户籍居民171万人,外来人员960万人。两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将带来完全不同的统计数据。这也是公众一直以来所指责的数据“注水”的原因所在。确实,以“户籍人口”为分母的经济运行数据更为好看,更为体现政绩,然而,这种数据不是真实的数据,它既失去百姓的认同感,更能让本级乃至上级政府失去判断力,从而作出错误决策。而以“常住人口”为分母的统计方法,虽然从总量上看,数据缩了水,但因为它更体现真相,从而更易被公众认可,更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什么是科学发展,我以为,这里就体现了科学发展。

  “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体现了一定进步。这种进步是以科学发展为基础的,这种进步也表明,科学发展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入各级政府的心。由此,让人看到了希望。这也算是新年新气象吧!

  ■ 民生视点

  Life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